“戰鬥”,“盔甲”,足以證明這位黑人講師叛變了。這些年輕人趁夜衝出去,糾集了一大夥暴徒,來到教堂用繩子捆住了這位傳教士,並把他拖到一裏以外,讓他站在一大堆幹柴上麵,還燃起了火柴,這些白人準備一麵用火燒他,一麵把他吊死。這時候,有一個人叫起來:“在我們燒死他以前,讓這個多嘴的人說說話吧,說話啊!說話啊!”勞倫斯-瓊斯站在柴堆上,脖子上套著繩圈,為他的生命和理想發表了一篇演說。他在1907年畢業於衣阿華大學,他那良好的性格和學問,以及他在音樂方麵的造詣,讓所有的老師和學生都很喜歡。畢業以後,他拒絕了一個旅館留給他的職位,同時也拒絕了一個有錢人資助他繼續深造的計劃。為什麼呢?因為他懷有非常崇高的理想。當他在閱讀布克爾-華盛頓的傳記時,他就決心獻身於教育事業,去教育他的民族中貧窮且從未受過教育的人。因此,他回到南方最貧瘠的一帶——密西西比州傑克鎮以南25裏小地方,把他的表當了一塊6.5美金後,就在樹林裏用樹樁當桌子,開始了他的露天辦學。勞倫斯-瓊斯告訴那些準備燒他的人,他的各種奮鬥——教育那些沒有上過學的孩子,訓練他們做好的農夫、機匠、廚子、家庭主婦。他還談到有一些白人曾經協助他建立這所學校——那些白人送給他土地、木材、豬、牛和錢,幫助他繼續他的教育工作。

後來有人問勞倫斯-瓊斯,他會不會恨那些準備吊死和燒死他的人?他回答說:他忙著實現自己的理想,沒空去恨別人——他在專心地做一些超越能力以外的大事。“我沒有時間吵架,”他說,“我也沒有時間可以後悔,也沒有一個人能強迫我去恨他。”

當時勞倫斯-瓊斯的態度非常誠懇,讓人感動。他絲毫不為自己哀求,隻為自己的理想請命。那一群暴民開始軟化了。最後,一位曾經參加過南北戰爭的老兵說:“我相信這孩子說的是真話,我認得那些他提起的白人,他是在做一件好事,我們弄錯了,我們應該幫助他。”那位老兵拿下他的帽子開始募捐,帽子從那些預備把這位教育家燒死的人群裏傳來傳去,最後,他們將募集到52.4元錢交給了瓊斯——這個曾經說過“我沒有時間去跟人家吵架,我也沒有時間可以後悔,也沒有一個人能強迫我會恨他”的黑人傳教士。

愛匹克泰德在1900年前就曾經指出,我們種因就會得果,不管怎麼樣,命運總能讓我們為錯誤付出代價。“歸根究底,”愛匹克泰德說,“每一個人都會為他自己的錯誤付出代價。能夠記住這點的人就不會跟任何人生氣和爭吵,也不會辱罵、責怪、觸犯和愁恨別人。”

在美國曆史上,林肯受到的責難、怨恨和陷害恐怕是最多的了。但是根據赫爾頓不朽的傳記中的記載,林肯卻“從來不以他自己的好惡來評論別人。他總是認為敵人也像其他人一樣優秀。如果一個曾經羞辱過他的人,或者是對他不敬的人,卻是某個位置的最佳人選,林肯還是會讓那個人去擔任那個職務,就像對待自己的朋友一樣……而且,他也從來沒有因為個人因素而解除一個人的職務。”很多被林肯委任而居於高位的人,以前都曾批評或是羞辱過他——例如邁克裏蘭,愛德華-史丹頓和查爾斯。但林肯相信“沒有人會因為他做了什麼而被讚揚,或者因為他做了什麼或沒有做什麼而被罷黜。”所有的人成為現在這個樣子都是受條件、情況、環境、教育、習慣和遺傳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在這些因素的作用下,他們永遠都是這個樣子。”

從小,我的家人每晚都會從聖經裏麵摘出章句或詩句來複誦,然後跪下來一齊念“家庭祈禱文”。我現在仿佛還聽見,在密蘇裏州一棟孤寂的農莊裏,父親複誦著耶穌基督的那些話——那些隻要人類存在,就會一再重複的話:“愛你們的仇人,善待恨你們的人;要為詛咒你的人祝福;要為淩辱你的人禱告。”

我父親做到了這些,因此他的內心得到一般將官和君主無法追求到的平靜。

要培養平安和快樂的心理,請記住第二條規則:

“讓我們永遠不要去試圖報複我們的仇人,如果我們那樣做的話,我們會深深地傷害自己。讓我們像艾森豪威爾將軍一樣,不要浪費時間去想那些我們不喜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