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凰歸(1 / 2)

一大清早,皇室車馬整齊有序地列隊恭候在臨清寺大門口了。

孟汜頭戴鳳凰銜珠金冠,身穿榮華錦繡的嫡公主朝服,腳踩祥雲錦鯉靴。當她踏出房門,在外等候多時的奴婢太監們都被她此刻的雍麗氣質所折服,紛紛跪地道:“璞朔公主千歲千歲千千歲,恭請公主回朝!”

她迎著這些人的呼聲有條不紊地走了過去,每一步踏在青磚上的感覺都令她心如刀絞,她知道這條回宮的路等得太久了。

“璞朔公主接旨!”是博親王宏亮的嗓音將她拉回了現實。

她鎮靜地跪地雙手相疊行大禮道:“孟汜接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皇室有女璞朔,品性純良,為國祈福,忠孝感天,特賜肇福兩州為公主封地,金頂鳳車還朝,欽此。”博親王鄭重地將明黃色的聖旨交與她手。

“謝主隆恩。”她接過聖旨後起身轉交給身邊跟隨的奴婢茉莉。

到了寺門口,奴才們伺候她上車,她驟然掀起簾子回望了一眼臨清寺又決然垂下簾布吩咐道:“可以出發了。”

博親王翻身上馬,他是這個皇家車隊的領隊者,一手持韁繩一手握拳高喊道:“出發!”

皇家車馬浩浩蕩蕩地行駛在大路上,宛如一條長龍氣勢恢宏,車隊兩側插有帶有國號的大旗幟在風中肆意飄揚。今日迎嫡公主回朝,城裏的百姓都出來湊熱鬧。上京城裏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都想一睹公主芳容。

多年前,她狼狽逃離皇宮,而今她要風光而回。

許多外地而來的人對這個西梁嫡公主知之甚少,街頭巷尾都對她議論紛紛。

“這個公主為何要從寺內迎回?她是西梁國君的哪一位公主?”一個在茶樓上坐著的客人拽著路過的小二問道。

“哎呦,客官不是西梁的人吧。”小二熟練地給他倒茶道,“這是我們西梁的璞朔嫡公主,她的故事在我們這盛傳著呢。您慢用,小的忙去咯。”

“話說,三年前蘇皇後的母家城陽侯府謀逆叛國,西梁前線是節節敗退,蘇皇後為人賢淑良善為此鬱鬱寡終。嫡公主一介弱質女流置身朝堂力挽狂瀾,自請出宮為西梁祈福,災情嚴重她便將值錢的財物捐給災區百姓,終日粗衣麻布地誦經祈福,有此公主真乃我西梁之幸啊。”他聽到隔壁座上的人在侃侃而談不由側耳聽之。

當然也有人不以為然道:“哼!若不是她外祖家謀逆,我西梁在前線的幾萬熱血男兒怎會白白的枯骨埋沙場,她這些年做的事如此之微小,便能彌補當年的傷害嗎?”

豈料又有人拍桌而起道:“城陽侯府乃城陽侯府,謀逆之錯怎能強壓在無辜的公主身上!你這言語怕不是一介大丈夫該說的。”

現場突然唇槍舌劍起來,場麵極其混亂。那位客人將手中的茶一飲而盡便戴上鬥笠消失於吵雜的茶樓裏。

此刻皇室的車馬要進入大雍城的東華門了,坐在金頂鳳車裏的孟汜有所思考地摩挲手腕上的鴿血玉鐲,馬車到了規定的位置便停了下來,她可以清楚地聽見兩旁傳來莊重的號角聲。

“奴才請公主下車。”

她在兩個姿色卓悅的奴婢的攙扶下踩著一個小太監的背小心地走到了皇宮的地磚上。孟汜目視前方的丹墀之上西梁最尊貴的人,也就是她的父皇。她要再次走到他的麵前,向他謝恩。

孟汜走上紅道,兩手以右手為上相疊掌心向內示於前方,表情肅穆嚴謹一步一步直前而行,鳳凰公主朝服的後擺長長的平拖於地,在陽光下是流光溢彩。

掌管禮儀的司禮官高呼道:“公主回朝,百官跪迎!”

兩側的文武百官紛紛跪拜道:“公主千歲千歲千千歲!”

當她一步一步地走上台階,越來越接近那個給予了她一半生命的帝皇者的時候,她的心裏是無論如何的也平靜不了的。

國君一如既往的威嚴,在平天冠的垂珠的遮擋下也掩蓋不了他黝黑深邃的眼睛裏那一絲冷酷。

孟汜跪在他的麵前行稽首禮道:“兒臣璞朔拜見父皇,願父皇千秋萬載,願吾西梁永世昌盛!”

文武百官也在下麵呼應道:“願吾西梁永世昌盛!願吾西梁永世昌盛!願吾西梁永世昌盛!”

對外的盛禮結束後,孟汜還要去覲見太後。

在素環殿的孟漓聽說孟汜已經往太後的安祥宮去時心裏是歡欣雀躍的。她終於可以見到三年裏最思念卻從未在夢裏見到的姐姐了,她甚至有些不知所措,還得要燕今提醒她道:“公主,喜怒不形於色,今日更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