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詭情危伏 草木皆兵(1 / 2)

袁崇煥站在寧遠城的城牆上,望著遠處群山疊嶂,奇峰突兀。這關山之間的狹隘要口,是從遼東延伸到這裏的。

那路就直入了寧遠城之中,是關外百姓逃生的主要要道之一,他們是不可能繞關入境的。因為這裏有大明的邊軍駐守,他們可以暫時保護到邊民的安全。

他和參將滿桂就在這城牆之上,看著逃生而來的百姓,紛紛逃入了寧遠城。他叫人開著城門,迎那些百姓入城。

但對那些狼子野心的人來說,這裏遲早也得拿下,可也不是那心容易進來的。灤州城失落入了努爾哈赤手中,寧錦防線就是關外最後的禦敵屏障了。

袁崇煥發誓,他定要守住這道防線,才能守住大明的安危。他們若垮了,大明也就完了!

他每天都在這沿線海關視察,元帥孫承宗在錦州伏臥。朝廷遲不下發軍餉,孫承宗就催信不絕,讓皇帝和宦官一黨都很不痛快。

頭盔扣在頭上,紅纓在帽尖上後垂著,紮著一束高髻,身披幾十巾重的鐵甲,這是袁崇煥的裝束。他穩抓著寧遠的命脈,就不能讓希望破滅。

入了寧遠的人都感到了生的可貴,他們歡喜地湧入了寧遠城。有一些病老殘弱的,也早就死在了半路上了。饑荒餓殍,還有殘壓剝削,都會使人感到驚惶絕望!

他擰著下巴,手插著腰,但心裏是無奈又激動的。自己拯救不了萬民了,也要給他們避難的地方,避開金人的鐵騎和屠刀。

“將軍,你看這麼多流民進入關內了,大明又能夠有他們的家麼?這樣放他們進去,皇帝責怪起來,我們能擔得起麼?”參將滿桂一把刀掛在左腰後,左手握著刀柄與刀鞘,有點後怕了。

這裏都是他們的守軍了,城牆牆頭上豎立著一麵麵繡有“袁”字的大旗,守軍們也都靠牆而立著,麵向外側,肅然不動。

袁崇煥看著城牆下湧入的人流不盡,他也寢食難安了。他扶著牆磚,屈身止息了,說:“他們這麼進入大明,哪裏會有安寧呢?大明內亂,他們也隻是從一個死亡邊緣又到另一個死亡地帶罷了,根本就是白費勁的!”

“可是,我們也不能不放他們進來呀!總不能關著門,讓他們餓死或被殺死在關外吧?皇帝責怪我們了,我們也就隻好如實說了!”

“軍餉來了沒有?”他問。

滿桂搖頭:“還沒來!”

“這皇帝也太胡塗了,該發的軍餉他不發,他就想讓我們餓死在關中嗎?邊關告急,我連寫了幾封文書,為什麼到現在了,他們都還沒反應?一定有人在從中作梗!打仗帶軍沒本事,那窩裏反倒也是件看家本領,都他媽的那麼熱衷!”袁崇煥把手一甩。

“孫大人說,他也催了好幾次都沒什麼軍餉來。魏忠賢斂了好多的財物,還讓姓王的那閹賊同黨給孫大人送來兩千兩銀子,意想和孫大人結黨,可被孫大人給劈頭蓋臉地罵了一頓!姓王的就灰溜溜地走了,回大明去了!魏忠賢十分生氣地向熹宗告大人,說他是獨握大權,想威脅朱明王朝的江山!熹宗還好沒有聽進他的讒言,所以就沒有讓孫大人從邊關回去!末將昨日從錦州回來,孫大人就把這些都告訴了末將。”滿桂說。

“我就想讓這狗東西出來看大明的門戶,想必他也是看不住的!自己都是‘茅坑裏的石頭——又臭又硬’的,還好意思罵人!閹賊就是閹賊,沒一個身端心正的,愛把國庫裏的銀子都抓完才罷!如果我們就靠這些人,我看呀……”他把右腳踏著城牆頂的一個凹空裏,然後又把手拐也倒擱在了膝蓋上,抹著肩頭說:“現在的大明就已經早就不在了,應該就是該改名叫‘後金’了!”

滿桂說:“廣寧一戰,王化貞被抓,熊廷弼下了大獄!要是我們再不能守住這關卡,既便皇上能饒恕我們,我們又能饒恕我們自己麼?還有後金的八旗軍隊!他們軍隊編製很嚴格,有的是人。王化貞說努爾哈赤就是一個蠻奴,他自己倒栽在了別人手裏!看不起人,他本身就是失敗的將領!”

袁崇煥心中應了,但他又補充到:“打過了廣寧,這下該輪到寧遠了!後金人要來了,我們就得向孫大人說好。估計今年秋後,他們就會向邊防一線發起攻略的!”

袁崇煥叫上了他,又回到了將軍府裏。袁家老母就住在這裏,還有袁崇煥的正妻,他們隻有一個女兒,在後院裏讀書。今年七歲了。

袁老母耳瞎耳拙,已近七十五歲了,但身子也還算硬朗,也不怎麼生病。兒媳將她孝養得很好,她吃得下也睡得著,是個心性很樂觀的老人。

生活簡樸慣了,過過了窮日子了,也經過了一些大風浪。她青年守寡,有一兒一女,女兒嫁了人,她就跟著兒子過活。兒子命中就有大官運,她也享了多年的福。

吃了晚飯之後,袁老母叫袁崇煥到了她的房裏。她坐到了戌時也沒有睡,丫鬟就在她的身邊伺候。

外屋上有一把竹椅,她坐在上麵,手裏還在拈線,腳放在地下。袁崇煥給她從西洋人那裏買了副老花鏡,她就戴上它,在絹上繡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