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係許州人馬殷據守地。殷初為秦宗權黨孫儒裨將,儒敗死,殷與同黨劉建鋒走洪州。建鋒據湖南,為下所殺,眾推殷為帥。殷表聞唐廷,唐乃授殷為淮南節度使。
荊南:係陝州人高季昌據守地。高季昌隨朱溫攻鳳翔有功,得拜宋州刺史。及溫擊走趙匡凝兄弟,遂保奏季昌為荊南留後,唐廷從之。
福建:係光州人王審知據守地。審知兄潮為縣史,因亂從軍,略定閩邑,由福建觀察使陳岩舉薦,得任泉州刺史。岩卒,潮進代岩職,審知亦得官副使。及潮歿,審知繼任,尋且升任節度使,加封琅琊王。
嶺南:係閩人劉隱據守地。隱祖安仁經商南海,留家居此。父謙為封州刺史,兼賀江鎮遏使。謙歿,隱得襲職。嶺南節度使徐彥若,表薦隱為節度副使,委以軍事。彥若卒,軍中推隱為留後,隱表聞唐廷,且納賄朱溫,遂得實授節度使。
看官,你想這五鎮中,高季昌為梁主溫所拔擢,當然為溫效力,劉隱也得溫好處,怎肯背梁?吳越、湖南、福建與溫素無惡感,樂得袖手旁觀。況自溫受禪後,格外籠絡,加封錢鏐為吳越王,馬殷為楚王,王審知為閩王,高季昌實授節度使,兼同平章事職銜,劉隱加檢校太尉兼侍中,旋且晉封為南平王。這五鎮自然歲修朝貢,稽首稱臣,那裏還記得唐朝厚恩,願附入晉、岐、吳、蜀四國,協圖興複呢?
此外尚有河北著名數大鎮,唐季嚐稱雄割據,不奉朝命,至唐室衰亡,各鎮非削即弱。成德軍節度使王鎔,為唐累世藩臣,年齡未高,資望最著,向來與河東連和。自朱溫得勢,遂作書招鎔,令他絕晉歸梁。鎔尚猶豫未決,溫率軍進薄鎮州城下,焚去南關,鎔乃乞和,願以子昭祚為質。溫帶昭祚還汴,妻以愛女,與鎔結為兒女親家,至開平元年,且封鎔為趙王。時成德軍已傾心歸梁了。
魏博軍節度使羅紹威,素與梁和,長子廷規,娶溫女為婦,結為婚姻。溫嚐替他屠滅悍卒,隱除內患。雖費了無數供億,紹威嚐有鑄成大錯的悔語;但德多怨少,總不肯無故背梁。溫即帝位,且進貢魏州良木,為建造宮殿的材料,溫賜他寶帶名馬,作為酬儀,彼此歡洽,不問可知。
此外如義武軍節度使王處直,夏州節度使李思諫,朔方節度使韓遜,匡國軍節度使馮行襲等,均已臣事朱梁,不生異心。所以晉、岐、吳、蜀四鎮討梁檄文,傳達遠近,終歸無效。
蜀王王建,因貽晉王李克用書,請各帝一方。克用覆書答雲:“此生誓不失節!”王建得書,又延宕數月,畢竟皇帝心熱,竟僭號稱尊。國號大蜀,改元武成,用王宗佶、韋莊為宰相,唐道襲為內樞密使,立子宗懿為皇太子。嗣複自上尊號,稱英武睿聖皇帝。
岐王李茂貞,也想照這般行為,究因地狹兵虛,未敢稱帝,但開府置官,所有宮殿號令,略擬帝製罷了。
晉王李克用曾與阿保機約為兄弟,共舉兵擊梁,臨別時贈遺甚厚。阿保機亦酬馬千匹,不意梁既篡唐,阿保機竟背盟食言,反使袍笏梅老詣梁,袍笏係番官名。獻上名馬貂皮,求給封冊。梁主溫遣使答報,令他翦滅晉陽,方給封冊,許為甥舅國。
李克用與阿保機結為兄弟,阿保機呼朱溫為舅,李克用不是也比朱溫小了一輩嗎?
看官!你想李克用得此消息,能不引為大恨麼?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