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哲眸底閃過一抹稍縱即逝的詭譎冷酷的波光,嬉笑道:“三哥,你對胖墩的教育規劃絕對正確。說句不怕觸犯眾怒的話,別看時下一些新富階層動輒頂級奢侈品加身,非上流社會的派對不參加,張口閉口咱們上流社會如何如何,儼然一副已躋身於上流社會的派頭。實際上,他們連上流社會的定義是什麼,都一腦門子的漿糊。
關於上流社會,Longman Diary(《朗曼詞典》)是這樣注釋的:上流社會成員的資格是世襲而來,對於那些並未出生在這種家庭中的人來說,原則上是不可能進入上流社會的。
英國Eannica(《大不列顛百科全書》)對它的定義就一句話:上流社會擁有大量世襲的財富。
lish Diary(《牛津英語詞典》)和Webster’s Diary(《韋柏斯特詞典》)中對上流社會的定義則更為具體,釋義為:上流社會成員的資格是世襲而來,沒有時間的長久洗練和豐富的物質與文化方麵的積累,任何人都不可能成為“上流”。
四大詞典中都著重強調了一點:上流社會成員的資格是世襲而來的。說白了,就是血統和家族徽號的傳承!
以英國為例,上流社會的成員基本來自五級貴族分封製的家族。咱們國家隨著清政府的消亡,溥儀及其王公貴族被改造成合格的勞動者後,上流社會隻剩下一個形容詞,不再是一個社會形態,更不是一個階層。如果摟著一堆錢,就可以自詡為上流社會,那英國的五級貴族分封製就該斂進石棺,護送進坎特伯雷大教堂,去陪伴黑王子愛德華了。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新富階層的確比一些沒落的名門世家更為富有,但僅靠一個富,還不能稱之為上流社會。
以我外祖父和外祖母的家族為例,外祖父的家族充其量就是個富甲一方的商賈之家,即使分號開遍東三省,在重農抑商的時代,社會地位依然乏善可陳。外祖母的家族雖然積聚的財富不多,卻是實打實的鍾鳴鼎食之家,詩書簪纓之族。
通俗地說,名門世家在享受奢華生活的同時,崇尚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追求內外兼修的完美品質,在書畫和藝術方麵有著極高的造詣和鑒賞水平。白玉為堂金作馬,珍珠如土金為鐵,是商賈大家的生活方式。
在歐洲人的傳統觀念裏,富與貴根本不是一個等級。富,隻是一個經濟概念;貴,才能代表一個階層。貴族之所以“貴”,不僅僅是因為他們有錢,而是他們出身於顯赫的家族,擁有高貴的血統,對自己統治的社會承擔著一種家長式的責任。在他們的眼裏,再落魄的貴族也是貴族,他們依然全權享有法理上的繼承權。”
何謂階層?社會學把由於經濟、政治、社會等多種原因而形成的,在社會的層次結構中處於不同地位的社會群體稱為社會階層。通常意義下,競爭和階層都是正的社會現象,隻要不趨近階層固化極限,適當的階層分化能夠快捷有序地推動社會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