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利求名空自忙,利名二字陷人坑;急須返照娘生麵,一片靈心是覺皇。——唐·布袋

“客氣”是人與人之間建立關係的管道,有客氣的語言、客氣的態度、客氣的禮物、客氣的禮貌等。乃至彼此表示客氣,可以通過握手、點頭、微笑、寒暄,都能表達好感,建立友誼,維持往來。

遠親不如近鄰(一)

古老的中國社會,非常重視左鄰右舍,經常王姓人氏聚在一起叫王家莊,張姓的人家住在一起叫張家村。每一個村莊都有他們共同的祠堂,一旦村莊發生了糾紛,既不需要去派出所,也不需要上法院,隻要到祠堂裏,由村長和長老斡旋、仲裁,就能解決問題了。再不能解決,到土地廟前,一人一把香,賭咒發誓,糾紛也就煙消雲散了。

隨著時代慢慢發展,社會日益進步,房屋建築也慢慢從過去的四合院,轉變成今日獨棟式的別墅,左鄰右舍不再像過去一樣關係親密。甚至現在不是比鄰而居,而是住小區,從小區又發展出大樓的公寓式居住環境。在大樓裏,重重疊疊,挨家挨戶的大門深鎖;左右鄰居都是各人自掃門前雪,關係慢慢冷漠了。

現在的大樓和公寓裏的住戶,彼此不相往來,也互不相識,鄰居的感情愈來愈疏遠了,就是提倡守望相助、敦親睦鄰,也是虛應故事罷了。尤有甚者,慢慢從鄰居的感情疏遠,而到現在的族群對立,所以社會的紛爭就更加沒有了時。

遊魚共聚在一個池塘裏,飛鳥同在林中鳴叫,走獸也各占山林,最後的目標,都是求得相互的和平共處。人類為什麼反不能像蟲魚鳥獸一般地共同生存呢?

“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沒有左鄰右舍,勢孤力單,小偷來了,都沒有辦法應付。一個人到了孤掌難鳴的時候,就想到朋友的重要;一個家庭,到了受到外侮的時候,就想到左鄰右舍的親密關係了。

過去的左鄰右舍,也有一些人歡喜串門子,東家長、西家短,長舌婦人,是是非非沒有了時。現在的教育發達,人與人之間的禮儀、語言,都相互地尊重,不揭發別人的隱私,不搬弄人我是非,這是教育成功的結果。

一個國家的健全,必須要靠基層的民眾有情義、有知識、有道德、有聯誼、有互助,才能厚植國本。所以,我們要想讓古代左鄰右舍的情誼重現於今日,我們的政府也要有一些政策和辦法,才是人民之福、國家之幸。

·佛光菜根譚·

身在世間,若能經常為對方著想,

隨順別人的需要,增加自己的韌性與強度,

哪怕是一塊破銅爛鐵,也能久煉成鋼。

遠親不如近鄰(二)

子曰:“德不孤,必有鄰。”古人除了選擇與品行高潔者為鄰外,更不惜花費重金“買鄰”,如南梁的宋季雅,為了與功勳卓著的呂僧珍為鄰,花了1100萬買下呂僧珍的側宅。呂僧珍問他房宅的費用,宋季雅答:“一百萬買宅,千萬買鄰。”

俗語說“遠親不如近鄰”,因為芳鄰是你在危急時可以及時伸出援手的人。

芳鄰是小孩子的玩伴;芳鄰是家庭主婦聊天、心得分享的對象;芳鄰是降低宵小來襲的義工;芳鄰也是作品的賞析者,如陶淵明所雲“鄰曲時時來,抗言談在昔。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

外出時,芳鄰可以幫忙看家、協助看管孩子、幫忙照顧老人、照顧家中的病患、幫忙喂貓狗、代收報紙信件等;搬家時,芳鄰可以幫忙打掃、搬運物品;婚喪喜慶時,芳鄰可以幫忙備辦;家中器物毀損,芳鄰可以幫忙維修;芳鄰還可以幫忙買菜,甚至於煮了好吃的飯菜、點心,還可以與芳鄰分享,如杜甫的《客至》雲“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隻舊醅。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

現代的社會治安不佳,可以與芳鄰成立夜間巡邏隊、愛心媽媽,以加強保安,預防犯罪的發生;意外發生時,芳鄰還可以幫忙報警、協助緝凶。就如《晏子》所說“君子居必擇鄰,遊必就士;擇居所以求士,求士所以辟患也”。

芳鄰的好處大抵有二:一為互相往來,彼此幫忙,給人方便,也給自己方便;二是數鄰聚居,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可以增長知識與見解。因此,除了孟母的“三遷擇鄰而處”外,還有陶淵明的“昔欲居南村,非為卜其宅;聞多素心人,樂與數晨夕”。

當然,鄰居除了芳鄰外,還有惡鄰,惡鄰是自掃門前雪、品行不端、偷竊、暴力、深夜喧嘩、亂堆垃圾、粗言惡口、窺探、飼養寵物隨處排便等。除此之外,現代的公寓也有老死不相往來的“鄰人”。

與芳鄰往來,可以見賢思齊,可以導德齊禮;與惡鄰相交,就如《離騷》所曰“蘭芷變而不芳兮,荃蕙化而為茅”,因此選擇芳鄰,是人生的一大課題。而您呢?是別人的芳鄰,抑或惡鄰乎?

·佛光菜根譚·

毀謗人,欺負人,必損其陰德;

讚美人,幫助人,必增其福德。

討厭的人(一)

有一副對聯,上聯寫著“一二三四五六七”,下聯是“忠孝仁愛禮義廉”。這是譏諷人乃“王(亡)八”“無恥”之輩。人所以為人,因為有羞恥之心,人到了不知羞恥的地步,則此人已是無可救藥了。

人都有愛惡之心,對世間一切人、事、物,有的喜歡,有的討厭。討厭的一句話,討厭的一件事,討厭的一個地方,討厭的一種職業。仔細想來,人的一生當中,一定會遇到許多討厭的東西。人之本性,“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對於討厭的東西,如果不加以去除,必感心裏不快,尤其在我們身邊,更是經常遇到一些討厭的人,例如:

一、輕浮的女性。女性講究的是端莊賢淑,但是有的人沒有女德,言行輕浮而傲慢,這種女性即使外表長得再美麗,也引不起別人的好感,甚至心生厭惡。因為“君子不重則不威”,一個人如果自己不莊重而輕浮,要想獲得他人的尊重,此實難矣!

二、嘮叨的老翁。老人應該是值得尊敬的,在一般人的觀念裏也並不討厭老人,甚至有的人還希望為老人服務。但是有些老公公、老婆婆,經常嘮叨不已,喋喋不休,一直講一些無聊的話,或者閑話自己的過去,如此,即使親如子女,也會對這種嘮叨的老人生起厭煩之心。

三、懶惰的青年。青年是可愛的,但是可愛的青年要熱情、勤勞、奮發、前進,才會讓人喜歡。假如生性懶惰,茶來伸手,飯來張口,做事懶洋洋的,遇到吃喝玩樂就興致高昂,這種青年也是為人所不喜。放眼今日社會,家中的青少年子弟,從小沒有養成勤勞的習慣,總把家庭當成飯店、旅館,吃飯、睡覺才會回家,平時在外遊手好閑,無所事事,怎會不讓人討厭呢?

四、耍賴的壯漢。社會上,每個鄉裏、每個社區幾乎都會出一兩個無賴漢。無賴漢不但讓人討厭,而且讓人懼怕。有些地方的地痞流氓,都是從無賴漢產生的。一個人如果不講理,隻會跟人耍無賴,怎不讓人反感而討厭呢?所以一般人對於無賴漢,總是敬而遠之。

五、無恥的小人。一些市井小民、村姑農婦,雖然沒有受過高深的教育,但他們講道義,知慚恥;反而一些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分子,乃至從政的高官們,心中隻有名和利,完全不知道德為何物。這種寡廉鮮恥的小人,讓人羞與為伍。

六、傲慢的官僚。在討厭的人當中,傲慢的官僚最常見了。我們每見一些高官厚爵,出入排場盛大,車馬奴仆成群,前呼後擁;但是為人無德無行,隻會貪汙舞弊,不懂為民服務,而且狐假虎威,作威作福,榨取民脂民膏,這種傲慢無德的官僚最是令人唾棄。

以上所提六種討厭的人,在我們的身邊都有。他們其實就是我們的一麵鏡子,如果我們不想讓別人把我們當成鬼神一樣敬而遠之,就不要成為令人討厭的人。

·佛光菜根譚·

冷靜傾聽,不隻增長知識,而且受人歡迎;

空談閑論,不隻令人生厭,而且暴己之短。

討厭的人(二)

禪堂裏新進來一位年輕的行者,習氣非常惡劣,尤其經常偷竊別人的東西,雖屢經勸導,卻不知悔改,引起所有住眾不滿,紛紛向住持和尚投訴。住持每次聽了,都隻是“哦!哦!哦!”,輕描淡寫地帶過去。時間日複一日地過去,這位行者依然故我,住眾們多次反映,住持和尚也都是“哦!哦!哦!”地應著。最後,大家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向住持和尚抗議:“如果他不走,我們走!”老和尚緩緩開口:“你們要走實在很可惜,如果他走了也很可惜。即使你們要走,我還是決定留他下來,因為你們無論走到哪裏,都懂得約束自己,不犯過失,但是如果佛門都不能包容他的錯誤,一旦讓他回到社會,他隻會做更多的壞事,傷害更多的人。你們難道一點顧念社會的心都沒有嗎?我會耐心地等待,直到他改過的一天……”所有住眾聞言,都慚愧不已。那位行者在門外聽到這番對話,更是感動得痛哭流涕,從此認真修道,成為禪門的棟梁。他就是後來的八方禪師。

一隻小貓、小狗,得不到主人的喜愛,它的日子就會難過;一個人讓人覺得討厭,他的生活就會過得很無奈。居家環境過於髒亂,讓人心生討厭,就會恨不得立刻搬離;丈夫討厭太太,太太討厭丈夫,可能因此走上離婚之路。被人討厭實在是件很難堪的事情,假如能把討厭轉為喜愛,家庭恢複親愛,社會恢複喜樂,人間就能祥和歡喜了。

一個人到了被人討厭的地步,必定是本身出了問題。人為什麼會被人討厭呢?試述原因如下:

一、沒有禮貌。做人要有禮貌,才能獲得別人的尊重。所謂禮貌,就是時時刻刻給人尊重、給人禮遇、給人肯定、給人讚美。沒有禮貌,勢必遭人厭惡;一旦讓人討厭,則到處被人批評、被人拒絕,就是意料中的事了。

二、沒有威儀。做人要注重威儀。假如一個人行為不端莊,坐沒有坐相,站沒有站相,走起路來左顧右盼、橫衝直撞,說起話來口沫橫飛、語氣激動,就會為人所看輕。

三、沒有誠信。一個人要獲得別人的尊重,必須自己誠誠懇懇,對人講信用,重然諾;如果到處欺三瞞四,一旦信用破產,則為人所厭棄。因此,與人約定的時間,不能輕易爽約;相互承諾的事情,不能敷衍了事。俗話說:“夜路走多了,當心碰上鬼。”違背良心的事做多了,總有一天會被看穿,所以做人要有誠信,才能樹立人格品牌;假如失去誠信,讓人討厭,就難以恢複他人對你的信心了。

四、沒有好話。人之所以被人討厭,與不會說話也有很重要的關係。賓主對話、商業對話、師生對話、朋友對話、醫生病人對話、父母兒女對話,都有一定的禮數。如果語言輕率,不尊重人,讓對方因為你的話而受到委屈、受到傷害,讓人心生厭惡,對你有了先入為主的看法,把你列為難以溝通的對象,那麼再想要達成對話的目的,就會難上加難了。

五、沒有德行。一個人沒有錢財,不一定讓人討厭;沒有名位,也不一定引人討厭;不會說善言美語,也不致讓人討厭;但是沒有德行,就叫人討厭了,因此為人處事要以德為重。例如,一個知趣的人,人家認為他懂分寸;一個知進退的人,人家說他有禮貌;一個愛護弱小的人,人家說他有慈悲心;一個肯為人服務的人,大家讚賞他很熱心。一個人能受人肯定,就不會被討厭;不令人討厭,就會被人所接受。所以,立身處世先要跟人建立善的因緣,才會為人所歡喜,一生才能有所作為。

·佛光菜根譚·

懂得做事的人,要做“本分事”,

懂得做人的人,要做“本分人”。

討厭的人(三)

我有一個侄子,在我回鄉探親後,一再表示想要到美國去。好不容易讓他去了,又要求我幫他付學費。完成學業了,又要我幫他買房、找職業,但是他生性懶惰,幾次實在無法滿其所求。後來他跟我說,你創建的西來寺數十年,我可以兩天就讓它毀壞。外人好或不好,或者基於嫉妒,或者基於思想不同,這倒也罷了,對於家人親友這種無理的索求,我一介貧僧,所有的一切都是佛教的、十方的,叫我對家族做什麼,個人哪有什麼能力?我不能拿三寶佛門的錢來幫助他們啊!這種對我的仇恨、謾罵,我也隻有覺得,愈親的人都是冤家債主吧。

人在世間生活,身邊一定有許多的親人與朋友。周遭的這些人,有的雖無血緣關係,卻親如家屬;有的雖是親人關係,卻仇如冤家。究竟圍繞在我們身邊的人,誰是親,誰是怨呢?有時候,可能連自己都難以分辨清楚。在佛教的《善生經》裏有“四種怨親”,說明四種看起來是親人實際上是冤家的人:

第一,有貪欲而假畏伏的人。有一種人,之所以與你交往,是存有企圖之心。他為了得到你的財產、權位、名利、美貌等利益,而假意地遵從你、畏懼你,甚而服侍你,這樣的人,是有貪欲之心者。孟子說“為人也多欲,雖有存焉者寡矣”,也就是說一個貪欲之人,其心中的道德良知是非常微薄的,這樣的人是寡德之人,也是冤家,而不是親友。

第二,有所求而說美言的人。《禮記》雲:“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壞。”有的人想要請求你的協助,希望得到你的幫忙,他會對你做出種種的奉承,說出種種的好話,甚至說盡種種諂媚之語,讓你心花怒放,因而不察其人的品行善惡好壞,以及所求之事是否合於道德。這一種人是小人,也是冤家,而不是親友。

第三,有諂諛而來敬順的人。有一種人想要親近你,是想仗恃你的勢力,想假借你的名位,想依靠你的威風,因而假意來恭敬你、順從你。事實上,他是想狐假虎威,為非作歹。如果重用這類人,必會造成國貧民疲、上下不和。荀子說:“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諂諛我者,吾賊也。”所以,對你有諂諛之心的人,是賊人也是冤家,而不是親人。

第四,有圖樂而來交友的人。有些人與你交往是因為你有錢,跟你在一起可以享樂。《戰國策》載:“以財交者,財盡則交絕。”為了圖樂而相交的朋友,不是患難同當的朋友,而是吃喝玩樂的酒肉朋友,等到與你相處沒有玩樂的機會,或是你所能給的利益消失時,彼此之間的友誼也就停止了,所以這一種人也不是親人,而是冤家。

我們身邊的人,是正是邪,是怨是親,這就要看自己如何運用智慧來分辨了。

·佛光菜根譚·

是非朝朝有,沒有現在多;

是非朝朝有,不聽自然無。

難看的人

有一個士官,因為軍人待遇微薄,沒有辦法養育五個兒女,我剛剛為佛光山設立了育幼院,他就把五個小孩交給我代他撫養。不到一兩年,我不知道他在哪裏出家,他現了僧相到佛光山來探望他的子女。這原本也是人之常情,我們也很尊重他。但我接待他的時候,他就跟我說:“星雲法師,我給你一個建議,你們佛光山的慈惠、慈容等比丘尼,見到我都不頂禮,他們不是違反八敬法嗎?”我當時聽了非常不以為然。慈惠、慈容法師她們有留學日本的學曆,學佛出家都有一二十年了,應該算大比丘尼了,你是一個才落發的中年出家漢子,你要叫她們向你禮拜,在我想,她們實在也拜不下去。

人在日常處眾中,一切行儀都會引來別人的觀感、看法。有時候我們讚美某人威儀莊重、為人正直,或說某人慈祥愷悌、平易親切,都可見出其行儀之美。但也有的人行為不正或有不當,表現出一些難看的表情或行為,讓人看了,嗤之以鼻,例如:

一、垂涎欲滴,吃相難看。人的性格,有的人好名,有的人好利,有的人好麵子,喜歡裝門麵,但也有的人好吃,看到美食就嘴饞得口水都快要流下來。尤其參加宴會時,眾人都很有風度地相互謙讓,隻有他緊盯著滿桌菜肴,一副垂涎欲滴的樣子,甚至急不可待地動筷子,旁若無人地狼吞虎咽。這種貪婪的模樣不但吃相難看,而且讓人覺得他教養不夠。

二、眾中無狀,行為難看。有的人非常注意出眾,在大庭廣眾裏總是表現自己禮貌、優雅的一麵;但也有的人在大眾中坐無坐姿,站沒站相,喜歡與人勾肩搭背,交頭接耳。一些不合禮儀的無狀行為,隻會讓人敬而遠之,不會想要與他結交。

三、見錢眼開,樣子難看。錢財人人喜愛,但錢財應該取之有道,隻是財色往往使人失態,有些人隻要有錢可賺、有利可圖,總是不擇手段,甚至不顧尊嚴地諂媚奉承有錢人,就如螞蟻見到糖果、蝴蝶遇到花香一般,那種見錢眼開的樣子真是難看至極。

四、色膽包天,形象難看。有的人行為不檢,在大庭廣眾下公然對異性以言語挑逗,或者做出不尊重人的行為。這種色膽包天的人,固然毫無形象可言;有的人私下偷偷摸摸,做出有違禮法的放蕩行為,也是令人不恥。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