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三歲那年,我家所住的那一片棚戶區下達了拆遷計劃。公告一經貼出,胡同裏的街坊們可謂瞬間炸開了鍋,人們歡呼著互相奔走相告。一時間,胡同裏的氣氛熱鬧了起來。每個人的臉上都掛滿了喜悅。夜晚降臨,有的人家在大門貼上了喜字,有的家裏包起了餃子慶祝,有的人家甚至放起了鞭炮。雖然正值盛夏,但那幾天感覺就像過年一樣,胡同裏充滿了歡聲笑語,人們見了麵都互相道著喜。這樣歡樂的氛圍蔓延著整個胡同,當然也包括我們家。
那時候的我還小,對一些事也沒有什麼記憶。長大後,當我媽媽跟我講這件事的時候,我還疑問,為什麼當時人們一聽說要拆遷,一下子變得那麼興奮。後來我知道了,原先我們家居住的那片棚戶區處於低窪地段。當時人們管那叫“三級跳坑”的類型,這裏估計有人要問了,什麼是三級跳坑啊。所謂三級跳坑也就是胡同裏比路麵要低,屋子裏比胡同裏要低。要是下小雨還好,但是如果趕上下大雨,胡同裏的住戶可就遭殃了。人們要趕在雨下大之前將門窗縫隙封堵住,但是如果封堵不嚴密的話,雨水就很容易進入屋內,家具被泡不說,屋子裏還會一連幾天都充斥著潮濕發黴的氣味。再說胡同裏,積下的雨水漠過腳踝那都是常有的事,而且就算雨過天晴,積水也需要幾天才能退去。胡同裏的人們早就厭倦了這種惡劣的居住環境,大家做夢都恨不得早點搬出這裏。這次下達的拆遷公告,無疑讓人們的夢想成為了現實。。
咱還是言歸正傳。當天下午,我們和同住在一個院落裏的幾個老鄰居相約晚上在一起吃火鍋慶祝。太陽還沒落山,院子裏就早早支起了兩張大桌子,各家都紛紛準備著晚上的食材。華燈初上,火鍋裏呼呼的冒著熱氣,大家圍坐在火鍋旁舉杯漫談著,好不熱鬧。“哎哎,大夥我先說兩句啊”鄰居小張舉杯站了起來說道“咱們盼星星盼月亮,現如今終於盼到拆遷了。咱這苦日子終於熬到了頭,再也不用一家幾口擠這十幾平米的小屋子了,也不用擔心下大雨被淹了。就說前幾天我媳婦還想讓我去學個遊泳,說今年雨水大。要是趕上個下暴雨什麼的,還能遊出去買個菜。這下好了,媳婦,咱省錢了!”大夥被小張的話逗得哈哈笑了起來,張大哥的媳婦見狀樂著用腳踹著他的腿“我說你這個沒正行的,你站起來就說這個啊”小張一拍腦門“你說我這腦子,今天我跟大家分享一件好事······”還沒等小張說完,鄰居王姨搶著說道“不用分享,不就是拆遷嘛,都知道”“我還沒說完呢,王嬸。這是我們家的好事,不是拆遷啊。昨天我們家小馬不是鬧著說惡心嘛。我們今天上午就去醫院看了看,你猜怎麼著,醫生說我們家小馬懷孕了。回來到胡同口,又聽說咱們這要拆遷。你們說這是不是雙喜臨門啊”“行啊,小張。終於要當爸爸了”“來,大夥一塊舉杯。為慶祝這雙喜臨門的好事,咱幹一杯!”“來,幹杯!”就這樣,男人們推杯換盞,女人們嘮著家常。歡樂的時光一直持續到夜裏11點多,大家才不舍的回了屋。
簽署拆遷條款的時候,胡同裏的很多人都選擇了原址回遷,當然這裏也包括我的爸爸媽媽。我知道,他們選擇的是對同住多年老鄰居的戀戀不舍。在搬遷的那一天,人們互相贈送著禮物,依依不舍告別。從此我們家就開始了三年的租房生涯。我真正的童年記憶,也是從我們家住在出租房時正式開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