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7章 奇怪的陣型(2 / 3)

波斯戰場“佛國革命”劇情的第一場戰爭叫做“唐吉納魯起義”。起義發生在波斯帝國東南部,跟天竺交界的地方。由於佛教在波斯的滲透,這一帶實際上已經成了佛教在波斯的大本營,95%的居民已經開始信仰佛教。同時在東北部的大漢帝國西域地區,也已經擁有大量的佛國。也就是說,波斯帝國的東部,整個處在佛國的包圍圈之中。由於佛教本身沒有侵略性,所以更容易被民眾接受。事實上在波斯帝國,經過佛教的長期傳播,除了東南部地區之外,其他所有的波斯領土,至少也有50%的居民信仰佛教。這一點跟羅馬帝國的信徒倒比較相似。

而一旦佛教得到大力的倡導,波斯帝國的殘暴就更加為居民所不容。原本還願意隱忍的波斯居民,現在有了佛教為思想武器,無不紛紛籌劃反抗暴行,建立人間佛國。而這其中,東南部地區因為地近天竺和大漢西域,更容易得到天竺佛國和西域佛國的支持,同時也因為信徒最多,更是對帝國的暴行不能忍受。於是起義也就爆發了。

但真正的第一仗,跟羅馬帝國和天竺的戰爭一樣,卻並不是“唐吉納魯起義”,而是“波斯灣起義”。因為波斯灣作為海上交通要道,在現實中就非常重要,遊戲中也僅次於蘇伊士、燃燈佛國、巴拿馬、馬六甲等要衝的地位,各個玩家勢力都非常重視這一帶的發展。拜月教從準備進軍波斯開始,就已經大量在波斯灣建立領地。於是當佛國陣營的選拔賽結束之後,佛國陣營玩家在波斯灣的領地也就自然而然成為了帝國的眼中釘肉中刺,一定要先把這些釘子拔掉。

波斯灣的地形跟紅海差不多,盡管波斯灣西岸是羅馬帝國麥加州的領土,但係統卻缺省認定帝國可以借道羅馬使徒國進軍,將帝國陣營玩家的兵力擺在了西岸。這場戰爭一開始,就成了自有玩家海戰以來,最激烈的一場玩家海戰。這是因為雙方的實力都差不多,本身就是此前沒有的;其次跟紅海相似的海戰布局,本身也就必然預示著戰爭即將激烈。

西岸的帝國陣營,撤退港口在靠近巴比倫一側的肋區;而東岸的佛國陣營,撤退港口則在靠近海峽一側的肋區。雙方的大本營還是中區,所以雙方的戰區還是劃分為大本營、撤退區、海峽區、巴比倫區和肋區五個部分。佛國陣營玩家首領為曹梳妝,帝國陣營玩家首領為大流士。佛國陣營以中國玩家居多,帝國陣營為伊朗玩家居多。戰場之外,這兩方玩家都是曾經的盟友,而且今後隻要類似的遊戲事件發生,依然還會是盟友,而現在卻是遊戲爭霸的對立者。中國玩家有一半是“好古聯盟”的,伊朗玩家則是全世界不甚積極的反聯盟玩家。但無論雙方的立場如何,現在的陣營則是對立,都以消滅對方保存自己獲取更多軍功和獎勵為目的。

這是一場經典的海戰,也正是從這一場戰爭開始,娥娥重新以曹梳妝的角色站上了世界玩家之巔。而全世界玩家此後最津津樂道的,都是娥娥如何在半個小時之內將佛國陣營的水師訓練出強大的陣型,並在此後長期的海戰中占盡優勢。經過我後來親自在論壇上承認,所有玩家都明白,要麼是我自謙,要麼我也沒有娥娥那個本事。而我自己很清楚,我的確沒有那個本事。

戰爭開始之後,雙方就開始爭奪製海權。很快雙方就各自控製了自己一側的海麵巡邏,然後就是巡邏船和空軍召喚的局部戰爭不斷爆發。雙方各有勝負,誰也沒有能夠將自己的巡邏線繼續向前延伸,接下來自然就是正式的戰爭了。到此為止,雙方進行得都很正常,比其他任何時候的海戰都正常,算得上一場真正劍拔弩張的戰鬥。而我們這些觀戰的也紛紛猜測,到底誰能夠首先打破僵局。

也就在這時候,佛國陣營的大軍首先出發了,進攻的方向是對方的海峽區。帝國陣營當仁不讓,也派出自己的魔晶炮船向佛國陣營的巴比倫區發動了攻擊。這在雙方都是非常正常的選擇,畢竟這兩個戰區都距離撤退區最遠,在這種海戰地圖中,也必然防守最為薄弱。

但大流士卻失算了,他派出的小股進攻佛國陣營巴比倫區的部隊,剛剛過了對方的巡邏線,就遭遇了數倍於己的敵軍,然後他的這股部隊就泥牛入海沒有消息了。大流士對此非常震驚,他萬萬沒有想到對方在這個戰區還敢如此跟自己強硬,如此一來,豈不是對方會將他們的撤退區暴露在自己的攻擊之下。大流士沒有多想,立刻派出全部主力,攻擊佛國陣營的撤退區。

而在帝國陣營的主力到達佛國陣營的撤退區之後,大流士也的確發現對方的兵力隻有自己的一半。而對方還沒有軍隊越過自己的巡邏線。大流士大喜,迅速向佛國陣營的撤退區發動了攻擊。但也就在這時候,消息傳來,對方另外一半的兵力已經猛撲本方的撤退區。大流士不由一驚,對方以一半兵力攻打本方空虛的撤退區,完全可以輕鬆拿下。而自己攻打對方的撤退區,卻要遭遇對方一半的兵力阻擊,到時候先被攻下的,一定是本方的撤退區,這對本方的士氣可是一個沉重的打擊。不過大流士對此並沒有緊張,畢竟自己麵對的,是對方的生力軍;而對方卻隻是麵對自己的空城。一仗打下來,士氣下降是一定的,但本方以優勢兵力對付對方的生力軍,卻可以得到實質性的收獲。到時候拿下對方撤退區之後,大家的士氣也可以打平。所以大流士依舊下令強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