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軍全部投降,亞平寧已經不設防。帝國的老巢就這樣被我一鼓而下。路加大使徒立刻在羅馬城加冕,就任“羅馬使徒國”大使徒,任命約翰、馬太為左右護國使徒,我為使徒國護國大將軍。羅馬皇帝被擒,羅馬帝國滅亡。115個曹曠部的帝國軍成為盜賊軍。隨後路加大主教發布檄文,敦促盜賊軍投降使徒國。很快就有85個曹曠部的帝國軍歸降使徒國。奧林匹斯、巴爾幹、高盧、凱爾特四個州整體歸降。隻有40個曹曠部的帝國軍還在小亞細亞進行頑抗。但這40個曹曠部也隻是占據了小亞細亞州的一個郡,小亞細亞州其餘郡縣,也全部歸降使徒國。
“使徒革命”的戰爭劇情至此告一段落。由於我在最後一戰中有滅國之功,戰後獲得兩個六倍獎勵,共計得到18個職業。不過18個職業都比較雞肋,隻是終於得到“羅馬狼兵”這個兵種,稍稍算是一抹亮色。這個兵種到我這裏成了超四階綠色兵種,擁有攻防35血40其他5的超強屬性。並且這個兵種還有一個附加屬性,就是在駕駛魔晶炮船的時候,有10%的攻擊加成。
除此之外,我的“蘇伊士列牧”也改任為“亞平寧列牧”,管轄亞平寧、敘利亞、巴比倫、麥加、以色列、蘇伊士、埃及、利比亞、摩洛哥共九個州。冬之野、老幹媽、小幹媽、春之穀、夏之壑、秋之原、五香牛肉、魚香肉絲、螞蟻上樹等九人被我分別任命為這九個州的州牧。另外,任命馬哈麥德為九個州的“列牧使”,這是係統專為NPC部屬準備的一個職位,屬於列牧的最高NPC副手。在列牧的臨時授權之下,可以調動列牧下轄各州兵力。同時可以代替列牧處理日常事務,並擁有列牧所轄各州5%的收益。對此馬哈麥德再次一番激動,覺得跟對了人。
亞歐戰區接下來的戰爭劇情就不是一個了,而是總共四個戰爭劇情,玩家不能同時參加兩個以上的劇情戰爭選拔賽,隻能選擇其中一個劇情參加。這四個劇情分別為:“日耳曼南侵”、“婆羅門的反撲”、“佛國革命”和“北歐海盜的黎明”。“日耳曼南侵”劇情有三個陣營需要選拔:使徒陣營、帝國盜賊陣營、日耳曼陣營。“婆羅門的反撲”有兩個陣營需要選拔:婆羅門陣營、佛國陣營。“佛國革命”有兩個陣營需要選拔:佛國陣營、帝國陣營。“北歐海盜的黎明”有三個陣營需要選拔:海盜陣營、北歐帝國陣營、俄羅斯陣營。隨著新的戰爭劇情來臨,每個陣營將選拔2000玩家入選。其中,使徒陣營將補滿2000玩家。帝國陣營的玩家成為在野玩家,可以選擇任何陣營加入。其他陣營都直接選拔2000玩家。選拔賽開始之後,波比已經直接帶著1000名在野玩家加入了日耳曼陣營。波比的想法很簡單,從現在開始,彙聚各個陣營的力量,想辦法跟使徒陣營抗衡。盡管一開始這種抗衡不是很容易,但慢慢總會有起色。
不過選拔賽在美洲大戰區的選拔賽結束之前肯定不會結束,畢竟這邊的選拔賽比美洲大戰區那邊遲了七八個遊戲日。所以兩京劇本進入了短暫的NPC休戰期。當然,在這期間,NPC休戰了,玩家卻沒有休戰。這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波比等原帝國陣營的玩家,因為跟帝國盜賊陣營富有淵源,現在竟然從帝國盜賊陣營40個曹曠部的兵力中雇傭了雇傭軍,各自在使徒國的各個角落裏發動小型的戰爭。由於暫時忌憚我,他們沒有在我所管轄的範圍內動手,而是在奧林匹斯、巴爾幹、高盧、凱爾特、下亞細亞等五個不歸我管轄的州發動襲擊。經過一段時間的戰爭,1000個盜賊軍發動的1000場戰爭中,有977場戰爭失敗了。但其中的23場戰爭卻獲得了勝利。 包括波比、星巴克、凱瑟琳、孟德斯鳩、伊莎貝爾、圓桌騎士、龜田一郎等老牌歐美澳日玩家在內的23人在羅馬使徒國建立了23個獨立的王國。這些玩家終於第一次過起了當國王的癮。最終在我的建議之下,路加大使徒采取了和平的戰略,直接承認了這23個獨立的王國,隻要這些獨立的王國不向使徒國的其他領地擴張,就可以安然存在。於是原本一場可以成為大亂的戰爭就這樣暫時消弭於無形。其實波比等人所占的領土最多也隻有一個縣,讓他們繼續占著也沒有不好。畢竟使徒國剛剛得到整個羅馬,還沒有發展起來,又何必在乎23個不超過一個縣的領土的得失。實際上我軍1000玩家現在至少都是縣令,雖然沒有稱王,但卻也是土霸王,而且背後有著強大的使徒國做後盾,比那23個所謂的國王活得更加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