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5章 徐徐圖之(1 / 2)

改革向來是個大工程,崔維楨雖然年輕,但也深諳徐徐圖之的道理,攤丁入畝與輯錄佃戶這兩件事就花了他將近五年的時間進行鋪陳,目前達到的效果非常好,至少絕大部分的權貴和文武百官都不清楚,他們正在被溫水煮青蛙。

而作為改革的對象——李家、鄭家、盧家和柳家,這幾位世家分宗之後,追隨崔維楨的那些革新派分宗,都成了改革的對象。

目前在世人眼裏,這既是宣武帝削弱世家的手段,也是世家的投名狀。

但是,改革的範圍要推廣,僅僅拿這些世家開刀是遠遠不夠的,這把刀下一步又將落在哪一方的頭上呢?

葉蓁蓁有些不安,她不由抓住了崔維楨的手,繃緊了聲音問道:“下一步要怎麼辦?我們家的土地是不是也要交稅?那些佃戶呢?要放人嗎?”

置辦田產是古代最重要的理財手段,葉蓁蓁這些年來買了不少耕地,不僅僅是京城周邊,遠至蘇杭一代都有,好的田產可遇不可求,隻要條件合適,葉蓁蓁都差人買了下來。因為國色胭脂坊遍布各地,這些產業置辦起來倒也不困難。

不過,這些田產和所有的朝廷官員一樣,都沒有繳納田賦。

並非崔維楨偷稅漏稅,而是朝廷命官享受免除庸調的權力,也就是說,但凡在朝廷做了官,其名下的田產都可以免除賦稅,當初崔維楨考中功名後,葉家就把田地掛靠在他的名下,這些都是司空見慣的免稅法子。

這也是“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重要原因之一,若能憑借讀書考取功名,謀得一官半職,不僅自個兒飛黃騰達,還能蔭庇子孫相鄰,一個宗族中隻要出現一位朝廷命官,都是祖墳冒青煙的福祉。

在這種背景下,每一位朝廷命官名下的田產非常可觀,被豁免掉的天賦更不是一筆小數目,若是崔維楨的改革政策能夠推行,相當於從所有朝廷命官和立誌於當官的讀書人身上擱下一塊肥肉,這和天下為敵也差不多了。

這樣危機重重的境地,葉蓁蓁能不緊張嗎?

然而,她緊張她的,作為當事人的崔維楨卻無比淡定,畢竟此事已經謀劃多時,實在輪不上現在來擔憂。

他安慰妻子,帶著點調侃的笑意道:“之前曾寬慰過你,怎麼又開始擔憂了?放心吧,即便是失敗,朝廷有不殺文官的規矩,我怎麼也不會掉腦袋的。”

葉蓁蓁:“……”

根本沒有被安慰道,反而愈發忐忑了。

崔維楨見她臉色更白了,悻悻地摸了摸鼻子,語氣也正勁兒起來:“你別著急,主動繳納田賦這種事誰家都可以提,就是咱們不可以。那些佃戶倒是可以放一放,畢竟朝廷確實有這個政策,響應朝廷的號召倒也不顯眼。”

確實如此。

田賦一事十分敏感,如今朝廷命官們還沒有察覺,若是崔家主動繳納田賦,肯定會挑動大家敏感的神經,這樣打草驚蛇,日後的改革將會困難重重。

葉蓁蓁這才鬆了口氣,思路變得無比清晰起來,她一一說道:“這些年我置辦了不少田產,都是以極低的田租雇傭當地百姓當佃戶,他們都正常服徭役,倒沒什麼問題,隻是娘親和族中的田產有些問題。”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