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好脾氣的壞皇帝(2 / 2)

康居國王看著烏孫被打得滿地找牙,心裏那個爽啊。不過他高興的太早,估計那廝沒有聽說過引狼入室這個成語。

郅支單於以大國首腦自居,本來就不怎麼把康居王放在眼裏,再加上對烏孫的節節勝利,自然對康居王更不待見了。捎帶著,對新媳婦康居國王的女兒也頗為不滿。

康居國王的女兒好歹也是一公主,還是在自己國家裏,哪裏受得了郅支單於這份氣。一番口角,郅支單於一怒之下把康居王的女兒給殺了。

還不解氣,郅支單於還捎帶著殺了康居國的貴族、百姓數百人。那廝還很滅絕人性地行為藝術了一把,把這些無辜的人殺了之後將其中一部分的屍體肢解,然後都投到了河裏。

康居王是悔之晚矣,但是請神容易送神難,郅支單於在康居國住得挺開心,不但不打算走,已經開始琢磨蓋新房子準備把暫住證改成常住戶口---他每天從康居國抽調五百人給自己做義工修新城,曆時兩年才完工。

於是郅支單於有了自己的新王城,變成了常住戶。他的新王城舊址就在今哈薩克斯坦境內的江布爾城附近。

同時,郅支單於攜打敗烏孫的餘威,勒令周圍的闔蘇、大宛等國向他進貢。

這時漢朝也得到了穀吉被害的消息,數次派人來向郅支單於索取穀吉等人的遺體。郅支單於不但不交還遺體,還數次對漢使監禁和侮辱。

除此之外,郅支單於沒事還經常給西域都護寫信挑釁漢朝說:“現在住的地方條件艱苦啊,希望能夠派質子入侍,歸順強大的漢朝。”

那廝的想法也很簡單:你們看不慣我啊?那來打我啊!!

那廝知道自己離得足夠遠,有恃無恐。

囂張得眼睛都快長到腦門上去了!

就這樣,郅支單於一直囂張到了元帝建昭三年(前36年)。這一年,甘延壽(前一章中巾幗英雄馮夫人的副使)奉命赴西域都護府接替年老的鄭吉繼任西域都護,隨行的還有新任西域副校尉的陳湯。

陳湯是山東人,老家在山陽郡(今山東兗州附近)。雖然出身貧苦,但是陳湯很愛讀書學習,寫得一手好文章。由於家裏窮,所以經常靠發行信用債券度日。

當然,債券的信用等級比較低――因為陳湯常常還不起。也有可能是借的時候壓根就沒有打算要還。所以,久而久之,陳湯在鄉黨間的名聲可就不怎麼樣了。

不過,這時的陳湯也已經長大成人,於是他孤身一人來到了長安,想要謀求個一官半職。

機緣巧合,陳湯結識了富平侯張勃(第一任富平侯張安世的孫子。張安世死後,子張延壽襲爵,張勃為張延壽的兒子,第三代富平侯。)

張勃對陳湯的才能頗為賞識,恰好趕上初元二年的時候,元帝讓人們推薦賢能。張勃就向朝廷推薦了陳湯。

有了第三代富平侯的推薦,朝廷當然很重視,於是有司決定錄用陳湯。

眼看著陳湯一隻腳已經踏進了中央政府的門檻,可是就在他等著就職的時候,他爹去世了。

也許是因為對這個機會太為渴望了,所以陳湯就隱瞞了父親去世的消息,沒有回家奔喪處理父親的後事,而是繼續待在長安等官。

在以孝治天下的漢朝,這種行為的後果是很嚴重地。

具體嚴重到什麼程度呢?就是這件事情被有關部門發現後,陳湯被直接投進監獄。

推舉陳湯的張勃也跟著倒黴,因為不正當的推舉被削去食邑二百戶。不久之後,張勃就去世了(不知道是不是被這個事情給氣得),而且被諷刺性地賜了個繆侯的諡號。

張勃的爺爺第一代富平侯張安世的諡號是敬候,他爹第二代富平侯張延壽的諡號是愛侯,結果第三代富平侯弄了個繆侯的諡號。不知道他在地下見到了死去的爺爺和爹的時候會不會被罰跪搓衣板。

雖然張勃跟著倒了黴,但是陳湯還是蠻走運。後來又有人推薦陳湯擔任郎官,陳湯終於以郎官開始了他的仕途,並最終在元帝建昭三年(前36年)得到了作為副都尉出使西域的機會。

陳湯有個習慣,每經過一個地方,都要爬到高處,俯瞰該地區的地形。

諸葛亮說為將者要上知天文,下曉地理。這樣看來,陳湯至少及格了一半。

史書稱陳湯“為人沉勇,有大慮,多策略,喜奇功。”這不,剛到西域沒有多久,陳湯就琢磨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