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2 / 2)

“第二個問題,你們的贏利模式是什麼?”

“老實說,我們還沒有找到最好--或者說最適合九問的贏利模式,我們的收入絕大部分是告廣告收入。我們有自己的搜索引擎競價排名係統,從推廣的效果來看還不錯,這是目前我們所能想到的最好的贏利模式,在同業中我們也是第一家采用這種模式的。”

“最後一個問題,未來的三到五年內,股東們能獲得怎樣的回報?”

“保守估算,未來三年內,九問網的訪問量將以每年百分之百的速度高速增長,主營業務收入的增速可以達到百分之五十,按公司現在的營利水平算來,三年內收回成本是不成問題的。”

這三個答案是早就準備好的,而且是經過與曲衛東、小丁反複討論才確定下來的,聽完我的回答之後,廖廣誌臉上沒有任何表情,沉吟片刻,他緩緩道:“從你的回答可以看出,你很自信,回答的也算巧妙,但坦白說,我現在反而更擔心了。大家都知道高科技公司燒錢的速度一向很快,但你們也太快了些。”我知道廖廣誌指的是年初借給我們的五百萬,於是我想解釋一下,沒想到廖廣誌根本不想聽我的解釋,“我不想聽解釋,隻看事實,這一段時間你們公司確實發展的很快,甚至國內市場占有率已經接近百分之十,而且你們想必已經製定了一套完整的發展計劃,我也相信這一千萬會讓你的公司取得長足的進展。但是,一個公司最可怕的往往不是裹足不前,而恰恰是你們現在這種突飛猛進。公司的管理製度與實力就像生產關係與生產力,一個比較理想的狀態是管理製度始終超前公司一小步,這樣公司才能保持向前發展的良好勢頭,但是恐怕比爾·蓋茨也無法這樣收放自如,所以我們隻好退而求其次,在公司的發展過程中不停的修訂管理製度以使它與公司的實力相比不會落後太多。很顯然,當一個公司裹足不前或者倒退時,管理者很容易發現管理上的問題,並且很快會找到解決的辦法,而在解決問題之後,公司往往很快會步入正軌,就算公司小步向前邁進的時候,我們通常也有足夠的時間修正管理上的問題,但是如果公司是在大踏步前進,管理者通常都會措手不及,等發展到一定規模才突然發現,怎麼這兒有問題,那兒也有問題,甚至毫不誇張的說,麵對的是一個千瘡百孔的爛攤子。當然,這種時候也有兩種可能,第一種可能是這位管理者真的天縱英才,大智大慧,在經曆過陣痛之後頓悟,大刀闊斧的進行製度改革,公司從奴隸社會一下子進入社會主義社會;另一種可能就是管理者無力駕馭,隻能眼看著公司像脫韁的野馬一般衝下懸崖。前一種人不敢說絕無僅有,可也是千裏挑一、萬裏挑一,百分之九十九都會是後一種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