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大戰(5)(1 / 2)

董卓現在很得意,很得意,因為到目前為止他的計劃或者說是李儒為他設計的計劃統統地完美實施了。

黃巾軍鑽入了他的包圍圈,宗員也不負眾望地頂住了黃巾軍的攻擊死死地拖住了他們,並且消磨掉了黃巾的銳氣,讓他順利地截斷了黃巾的退路。大部分的糧草也已經被他偷偷轉移了,諸飛燕燒掉的糧草隻不過是表麵一層,下麵都是四處找來的雜草。

至於那些漢軍士兵的死傷,則完全不在他的考慮之內,隻要他把這隻黃巾軍擊潰在這裏他就是大功一件,哪裏管得上那些和他根本沒什麼關係,又和不對頭的北軍和郡國兵。

大丈夫要成大事就要心狠手辣,不拘小節。董卓認為自己現在就很好地詮釋了這一點。

洋洋自得了一會的董卓也沒有誤了大事,一聲令下:“弟兄們,衝鋒,一個人頭賞千錢,誰要是殺了黃巾主帥,官升三級,黃金百兩,城破之後,美女十名!”

不得不說,董卓在鼓舞士氣方麵還是比較有造詣的。西涼兵本來就不通教化,你和他們說什麼為國建功的,他們估計是鳥也不鳥你,但是就是董卓簡簡單單,甚至是粗鄙惡俗的一段話,直接就刺激到了他們內心最深處的欲望,將他們的戰鬥意誌完全地激發了出來。

西涼騎兵發出一陣陣的怪叫,揮舞著手中的刀槍,那個架勢看上去甚至已經和匈奴等胡人相差無幾了。這也不能怪他們,他們長年累月地同這些胡蠻作戰,自然而然地染上了對方的習氣,久而久之,變得同胡人更相近也是正常的,更何況其中本來就摻雜有一部分的胡騎。

就連董卓本身也是“少遊關中,盡與其豪帥相結。”他手底下的兵就更不用說了。

紀律嚴明的一定是好兵,但是難於管束的部隊不代表一定沒有戰鬥力。奔馳之中,西涼騎兵以三五人為一個小團體,結成了一個個小三角陣型,然後有一個個小陣相互嵌合又組成了一個巨大的衝擊陣型。遠遠地看去就像是交疊著的魚鱗,環環相扣,這就是漢軍有名的魚鱗陣。魚鱗陣本是運用於步兵的陣型,具有突破力強,進攻連貫持久的特點。後來經過改造後運用到了原本就以衝陣著稱的騎兵兵種之上後,威力更是巨大,能夠使用這一陣型的騎軍在整個大漢也絕對不會超過三隻,足見西涼兵雖然軍紀敗壞,但是單以戰力論,確是稱得上鐵騎。

數千匹馬奔騰起來,聲勢猶如天崩地裂,一陣陣雷鳴一般,顫動的大地昭示著無與倫比的力量,被堵住了後路的黃巾兵被這樣磅礴的氣勢震懾,都是臉色發白。聯想到白天攻城時那些西涼兵卒的勇悍,那還是他們下馬步戰,西涼兵一向以騎兵著稱,現在到了馬上,戰力豈不是又要翻好幾倍?一時間大多兵無戰心,張曼成雖然竭力想要鼓舞起手下士兵的鬥誌,但是他的聲音沒有傳出多遠就已經被隆隆的馬蹄聲徹底掩蓋了,幾乎沒有什麼效果。

隨著馬蹄的奔馳,不一會西涼鐵騎和黃巾就已經隻相差百步了,這百步不過是轉瞬可到。張曼成一聲令下,黃巾軍中弓箭手萬箭齊發。但是一來那些弓箭手心神失守之下,準頭大失,力道也是大減;二來西涼軍常年喝羌胡作戰,對應付弓箭齊射很有經驗,見弓箭射來,迅速地壓低身子,把自己掩護在了馬後。一部分的箭射中了馬匹,但是馬匹強壯一時不死,反而是一吃痛速度更快,加大了西涼鐵騎的衝擊力。

漢時雖然沒有雙邊馬鐙,但是長年同羌胡作戰的西涼軍學著那些胡人用繩子或者布條將自己的雙腿死死地綁在馬身上,所以速度再快他們也不怕控製不住馬匹,夾不住馬腹從馬上摔下來這種烏龍事情。這也是在沒有馬鐙的情況下為什麼胡人的騎兵還是如此有威力的原因了。所以一些中所說的馬鐙一出,天下無雙的說法絕對是沒有的,不過這樣的綁腿會影響身體的轉折,當然是沒有馬鐙靈活好用了,故馬鐙能夠提升騎兵的戰鬥力還是確有其事,但是絕對沒有那麼誇張。

在付出了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不到十人的傷亡之後,西涼鐵騎衝過了黃巾軍的箭雨覆蓋範圍,狠狠地撞上了原本屬於後軍的黃巾部隊。

黃巾軍的裝備是簡陋的,這是眾所周知的。這次張曼成帶出來的雖然都是精銳,但是也不過是人手配備了一把砍刀,有一部分人裝備了小盾,但是也不多。而且全部被張曼成派到了最前線去衝擊官軍宗員部。

所以後軍的黃巾都是標準的不能再標準的輕步兵,全身上下除了手中一把刀,身上一件破布麻衫,沒有一點防護,這樣的軍隊碰到了集體衝鋒的西涼鐵騎的結果是可想而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