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董卓對此也不是非常在意。沒有謀士又如何?這年頭拳頭大就是老大,他相信的是絕對的實力,隻要有了足夠強的武力,對手再多的智謀放在麵前也能夠以力破巧。這是他數十年的軍旅生涯告訴他的真理。
沒有讓董卓失望,他的話音剛落,有著西涼軍第一猛將之稱的華雄就站了出來:“主公,想要勝還不容易?明日派人給張角下戰書,把他卻出城來決戰。我涼州軍乃是天下勁旅,野戰之中,何人可擋?在我西涼鐵騎的衝鋒之下,他張角那所謂的十數萬大軍不過是土雞瓦狗,一擊可潰!”
樊稠、胡軫、楊定等人連聲應和,都是同意華雄的看法。而剩下的牛輔、徐榮、段煨等人暗暗地搖了搖頭,顯是有不同意見,而李儒、李肅兩人依然是氣定神閑,看不出絲毫變化。
徐榮也站了出來,向華雄拱手一禮。徐榮是個老好人,同涼州軍上上下下的軍官將校關係都不錯,所以現在由他站出來提反對意見,也不會引起華雄的不快。
隻聽徐榮不快不慢地道:“華雄將軍所言在理。但是忽略了一些重要的事實。第一,現在我們的軍隊大部分都是由司隸的北軍五營和各地召集來的郡國兵組成的,而不是我們原來的西涼兵,戰力恐怕不如華雄將軍所料;第二,軍隊剛剛臨陣換帥,軍心已經被動搖,現在大部分的士兵恐怕都已經沒了鬥誌。士氣已泄,短時間內都不宜用兵,更枉論決戰了;第三,廣宗城中的張角部是黃巾軍中的精銳,單單看他們能在盧植的猛攻之下堅持一月,就知道他們不是華雄將軍口中說的土雞瓦狗了。更不消說盧植被押的動靜如此之大,黃巾軍十有八九也會探知此事,這麼一來,黃巾軍的士氣必定會大漲,此消彼長之間,我軍反而是處在劣勢啊!望主公明鑒!”
董卓和眾將領都是點了點頭,就連華雄等原本支持決戰的將領都是說不出話來,因為徐榮說的的確是事實。
不可否認,盧植是大漢少有的名將,而廣宗黃巾能在他手下支撐一個月,戰力的確是不弱了,而現在自己的軍隊狀況不理想也是事實。董卓思索了片刻,頭轉向了身邊的李儒:“子雅,你的意思呢?”
李儒堪稱是董卓身邊的第一智謀之士,平時甚為董卓倚重,自然也不是泛泛之輩:“主公,華雄、徐榮兩位將軍的話都有他們的道理。主公您初到軍營統兵,急需一場大勝來穩定軍心,絕人口舌,所以戰是必然的。但另一方麵,徐將軍也為您詳細地說明了軍中的情況,的確是不佳,與敵決戰,勝負實在沒有把握。若是光以戰局論,自然是應當先緩下決戰之事,派人安撫軍心,提升士氣,並且繼續實行盧植的圍城之法,這才是萬全之策。但是,有盧植的前車之鑒,主公若是如此做恐怕是難以令朝廷滿意,必定會遭到朝廷的斥責,甚至是同樣被撤職查辦,步盧植的後塵。畢竟朝中的不少重臣對主公你取代盧植非常不滿啊!”
董卓點了點頭:“正是因此,我才難以抉擇,子雅對局勢分析透徹,可有什麼妙計教我?”
李儒眉頭微微一挑,自信地回道:“儒有一計,或可使黃巾大敗……”
董卓聽完,壓抑不住心中喜悅,哈哈大笑,連聲讚譽:“子雅真是有神鬼之謀,能化不利為有利,有了子雅這一策,我就有了九成的把握了。”
其他將領也是恭維之聲不斷,就連牛輔、徐榮等非常沉穩的將領也是連讚此計甚妙。
李儒也不自傲,依舊是提醒董卓:“主公,這計策雖然不錯,但是但凡行事都是七分在人,三分在天,不論如何我們現在的軍力都是處於下風,若是黃巾能夠臨危不亂的話,還是很有可能被他們翻盤的。到時候以我軍現在的狀況,講不定就是一潰千裏,主公還要三思啊!”
董卓端起桌上的一個墨硯用力擲在地上,墨硯“啪”的一聲四分五裂,此時董卓的賭徒氣質盡顯:“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男子漢大丈夫哪來那麼多瞻前顧後?就按子雅的計劃來辦。”
見董卓已經乾綱獨斷,眾將也不再多說,齊聲應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