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時,雕紋檀木窗牖外依稀可辨微雨瀝瀝,豔如火的紅楓淒楚凋零,薛海娘亦步亦趨相隨,款款步入內室。
高台上擱置的鎏金鏤空獠牙爐,上頭盤著嫋嫋香霧,濃鬱異常卻終是掩不去長年累月積攢的藥味兒。
搜尋著零星記憶,薛海娘曉得眼前這一位芳華已逝,韶華猶存的皇太後,早在年輕把控朝政、垂簾聽政時便患有頭疾,先帝嗜寵如命,曾廣招名醫、能人異士,卻終是未見好轉。
“不曾想哀家如今都一把年紀了,卻還勞煩貴妃親自探視——”未見人,皇太後已是揶揄一聲。
薛海娘微蹙黛眉,心下腹誹皇太後雖清高傲慢,卻也不至於如此不予蕭氏顏麵,想來二人必是積怨已久。
蕭貴妃從容淺笑,精致玉容未見一絲尷尬與不快,施然福身行了一禮,“臣妾蕭氏見過太後,恭祝太後娘娘福壽安康,長樂未央。”
皇太後微闔著眸假寐,白膩如玉地臉龐線條明晰而冷硬,紅唇輕抿為其平添一抹威嚴。
“哀家入宮幾十載,這請安之詞聽了幾十載卻也道了幾十載,嘴上雖是念著福壽安康、長樂未央,然行禮之人心頭是否咒怨,卻是大羅神仙也不曉得,貴妃,你說哀家所言可有幾分理兒。”蟬翼般的雙睫輕掀,深邃黝黑的眸未見絲毫情緒波動,如魑魅魍魎般叫人望而生畏。
如此威壓下,饒是蕭貴妃也得卑躬屈膝,笑著迎合,“臣妾身份卑微,怎能及得上當年太後一入宮便被冊為皇後,臣妾乃小小嬪妃,望塵莫及,怎敢評判。”
皇太後極是輕蔑地覷了她一眼,清冽低沉的音色摻著幾許暢意,“若貴妃當年冊封大典上便這般識趣,也不至於當年落得貽笑大方的下場……入宮短短三載可見貴妃這心性更甚從前。”
冊封大典——這四個字一出。
薛海娘分明察覺周身溫度驟然下降,冷壓驟然從正前方侵襲而來,而薛海娘正前方之人正是此刻強撐著笑靨的蕭貴妃。
薛海娘微側目,視線滑過梁白柔因困惑而擰緊的黛眉,瓊姿月貌似是染上幾許不安,她入宮不過區區一載,自是不曉得南久禧初初登基時的那一段被塵封的往事……
蕭貴妃仍是恍若天人地笑,微垂的眸自入殿時起便噙著冷梢,而今已然驟化,淬毒般寒芒閃爍。
“雖是短短三載卻遭太後娘娘悉心調教,饒是臣妾資質愚鈍卻也有所頓悟。”
太後凝眸試圖對上她的眼,唇際上揚,似是欣慰一笑,“真真是通透的可人兒,莫再拘著,都坐吧。”
蕭貴妃狀若無事地起身然拘得久了蓮步踉蹌,若非花卉眼疾手快攙住,怕是堂堂貴妃之尊今兒顏麵掃地。
薛海娘素來不喜隨梁白柔闔宮覲見,左右無非是嬪妃間唇槍舌戰,梁白柔性子和順,承寵後又不恃寵而驕,與六宮處得倒也和諧。
也正因如此,她與梁白柔便愈發成了隔岸觀火之人,眼瞧著戲子登台。耳畔時不時傳入嚦音楚楚、清喉嬌囀,所道之言皆是真假難辨的寒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