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專注地看著老黎。
老黎繼續說:“比如你在單位兢兢業業,勤懇工作,工作能力和業績一直出乎其類,拔乎其萃,各方麵關係也都維護得不錯。按道理,當年的先進個人應該給你。但領導考慮到你去年已經得過一次,為了照顧其他下屬的情緒,表示自己對下屬沒有過分體恤之意,同時也是為了調動其他成員的工作積極性……
“總之,出於多方麵的考慮,先進個人成為別人的囊中之物。這時,你該怎麼辦?憤然而起,痛斥領導不公?如果這麼做,那你這輩子基本上就見不到領導了。那麼,麵帶微笑,從容認栽?也許這是很多人不得不采用的表現形式。雖然心裏邊苦澀一些,但惟有咬緊牙關,繼續努力,希望領導龍顏大悅,對你深明大義之舉牢記在心,他日必有恩賜。
“但問題是,後年的先進個人又被領導以同樣的方式平衡出去了怎麼辦?在當前的很多事業單位,個人獎勵就像接力棒一樣傳個遍,今年不得,後年必得,大家在心裏雖然不滿,卻也沒法公開地發泄。因為這種平衡於情於理似乎都說得通,且還蘊含著一股溫馨的人情味。
“長期平衡下去的結果是沒有人變得過於突出,也沒有人顯得過於糟糕,這對單位的整體發展不能說沒有一點好處,但對個人的積極性未免會造成打擊……這個例子其實隻是製衡之術的基礎,充其量算是平衡之術,但這種平衡之術卻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
我不由點點頭:“嗯……你說的非常有道理,非常貼合實際!”
老黎繼續說:“再舉一個例子:如果你在單位擔任中層領導而且表現突出,深受下屬的擁護,你的受擁護程度甚至超過了你的上級領導。如果你對古往今來所有功高蓋主的人的下場沒有深刻的認識,再加上你遇上個小肚雞腸又熟練掌握縱橫捭闔之術的領導,你所麵臨的處境就未必有你想象的樂觀了。
“一般情況下,你不會因功高蓋主而直接被撤職,除非你的上級領導腦袋進水過多。但也許會有另外一名同事倍受重用,甚至被提拔到和你一樣的位置,使你感到你所擁有的權力和榮譽在被另外一個人瓜分。這就是製衡之術在你身上起作用了。”
我不由睜大了眼睛,老黎分析地太精辟了。
老黎繼續說:“現今的官場暫且不提,就說在晚清官場上,製衡之術是隨處可見的,特別是當漢族官員功勞過大,聲譽過高時。曾國藩在消滅太平天國之後,個人功績、威望和榮譽已經達到了有清以來漢族官員的巔峰。曾國藩雖然深諳並運用道家無為、處下、不爭之理,又是主動裁軍,又是讓曾國荃回家養病,但仍然無法消除當政者那拉氏對他的猜疑。
“但那拉氏是個不學有術的奸猾老太婆,她不會隨便編個理由就把有功之臣做掉,而且曾國藩代表了整個漢族官僚集團,當時的漢族官僚集團正處在上升勢頭,不僅不能壓製,還必須繼續加以利用。國家還不穩定,平撚、平回等諸多戰鬥任務還需仰仗漢族官僚集團,這個時候,做掉一個,就會引起全局的變動,這種愚蠢的舉動那拉氏是絕對不會做的。
“但還必須對漢族官僚集團的勢力給與遏製,不然照這麼發展下去,自己孤兒寡母的老巢非得被他們掀個底朝上不可,怎麼辦才好?重新扶植滿族官僚集團?還是算了吧!有出息的如奕忻等恨不得早點把自己弄下去,再看看自己周圍那幾捆沒出息的蔥,怎麼看都想把他們先做掉,這些滿人給他們百萬兵馬也奈曾國藩、左宗棠不得。唯一的辦法就是對曾國藩加倍鼓勵、加倍體恤的同時,扶植別的漢人勢力。
“於是那拉氏對曾國藩大加賞賜的同時,不久又把曾國藩調離其個人勢力的中心南京,讓其擔任直隸總督,雖是平調,但世人都可看出其用心。此外,對左宗棠、李鴻章、沈葆楨等人均給與和曾國藩相差無幾的待遇,這幾人雖屬曾氏集團,但個人均有自己的想法,一旦曾國藩起義,他們隨時可做勤王之師。同時對左宗棠等人,那拉氏又安置了其他人加以製衡,可謂一環扣一環,每一環節都別有用心。
“曾國藩自然心裏明白,他也不會任由那拉氏擺布,他同時也在培植李鴻章為自己的接班人,用淮軍替代湘軍。在自我削弱的同時,扶植新的勢力。最後,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人以中興名臣的姿態出現在曆史潮流之中,清王朝卻最終仍被漢人推翻。千秋功罪,實難評說啊!”
老黎歎息一聲,繼續喝茶。
我凝神看著老黎。
此時,我不由想到了關雲飛雷正和孫東凱,似乎,雷正是想用孫東凱來製衡關雲飛,但是關雲飛卻又不動聲色利用秋桐甚至我來製衡孫東凱。
而孫東凱在集團內部也大搞製衡之術,別的部門不說,就說發行公司,孫東凱一方麵需要利用秋桐來為他出力,另一方麵卻又在利用趙大健來牽製秋桐,甚至蘇定國也是他用來製衡秋桐的工具。而這次總裁助理的人事安排,更是製衡之術運用的典型案例。
在這次人事安排中,雷正關雲飛孫東凱似乎都在運用著製衡之術。
我平時也很喜歡讀曆史,老黎的話讓我不由想到,晚清時期,風雲際會,湧現出大量的傑出人物。他們未嚐沒有扭轉乾坤,振興中華的能力。清政府也未嚐沒有機會戰勝列強,鞏固統治。然而,傑出人物的大量時間都用在了做官之道上麵,統治者的大量時間都用在“製衡”之術上麵。
這不能不讓人扼腕歎息!李鴻章在世時,被中外媒體稱作“東方的俾斯麥”,但他卻沒有像俾斯麥一樣讓自己的國家躍入先進國家行列。後來,他出訪德國,遇到真正的俾斯麥。俾斯麥問其原因,李鴻章無奈地歎道:“與婦人孺子共事,殊不易也。”這也許是李鴻章當了一輩子官說出的最大膽的一句話,當然這也是他內心的真實寫照。
想到這裏,我說:如果那些傑出人物把主要精力用在有用之處,晚清的局勢絕對不會是如此悲慘。這種“製衡”之術既限製了個人才能的發揮,又耽誤了國家發展的機會,還是沒有的為好!”
如果您覺得《易克秋桐》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23/236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