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奇怪李順的消息如此靈通,說:“是的,上午剛公布的,你怎麼知道的那麼快!”
李順哈哈大笑:“這有什麼奇怪的,我靠,我的消息渠道多了,就這點鳥事還能瞞過我……媽的,真有意思,正科級的集團領導,什麼狗屁玩意兒,要提拔就給弄個貨真價實的副處,真他娘的惡心,既想讓人家出力,還不舍得給個級別。”
我說:“副處級是要市委批準的,這次的提拔,是市委宣傳部的部長建議集團內部自己搞的,是內部糧票……不過,這也是一個台階,邁上這個台階,下一步市委提拔副處級幹部的時候,也有優勢的。”
“嗯,這倒也是……看不出,秋桐還真像那麼回事,在這個狗屁官場幹的有模有樣的……哎,秋桐這水平都能提拔,我要是混官場啊,說不定現在早就是你們集團的老大了……我要是成了你們集團的老大,我立刻提拔你當我的二當家的,我們把這個集團變成我們的黑社會集團,那該多爽。”
我哭笑不得:“你做夢吧!”
“是,我是做夢!嘿嘿……”李順的口氣聽起來很開心,笑了半天,然後說:“你猜我現在在哪裏?”
我說:“在中國!”
“操——廢話!繼續猜——”
“在寧州!”
“錯!”
“在星海!”
“錯!”
“那我就猜不到了。”我說。
“我告訴你,我在北京,哈哈哈……”李順大笑起來。
“你在北京幹嗎?”我說。
“去參加兩會啊,去建言獻策參政議政國家大事啊……”李順繼續笑著。
“嗬嗬……”我忍不住笑起來,李順這鳥人不知天高地厚,什麼都敢想敢說。
這麼一笑,我猛然發覺,在我和李順一起談話的時候,我似乎從來沒有笑過,不是不想笑,而是笑不出來。
“日——你笑了?你笑了!”李順大驚小怪地叫起來:“操——我似乎從來沒聽到你在我耳邊笑過,這次你竟然笑了。”
我不笑了。
“笑比哭好,笑了就好……你這一笑,我怎麼覺得有些受寵若驚呢?”李順說。
“少來了。”
“你猜我來北京到底是幹嘛的?”李順又說。
“不知道。”
“唉……你這麼聰明的人怎麼經常犯傻呢……我是為了白老板來北京的啊……哈哈……”李順又大笑起來:“白老三這狗日的正在恢複元氣,我怎麼能眼看著他有好日子過呢……我這次來北京,不打算搗鼓他偷稅漏稅的事了,那玩意兒搗鼓一次就行了,我要給他玩個新花樣……
“知道不,我剛剛結交了一個北京的官二代,這是個紈絝子弟,別的不行,吃喝玩樂嫖賭毒樣樣在行,我第一次見麵就直接出手送給他500萬零花錢,直接就和這小子結成了哥們……我這幾天別的沒幹,整天就陪他在京郊的幾個場所花天酒地。”
“這和搗鼓白老三有什麼關係?”我想不明白。
第1042章冤冤相報何時了
“嘿嘿……這你就不懂了……你就等著看好戲吧……按照我的計劃,下一步,我非叫白老三不死也得扒層皮。”李順的聲音裏又帶著殺氣:“你時刻給我關注著白老三在星海的幾個戰後重建項目,特別是那個夜總會,我聽說他正在重新搞,而且搞的規模和檔次比以前更大更高,要搞成東三省最豪華的娛樂場所。”
“嗯……”我答應著。
我沒有明白李順是如何打算的,但是我很明顯地感覺到,李順正在醞釀對白老三的新一輪攻擊,而這次攻擊,他似乎接受之前的教訓,變了招數。
同時,這次攻擊,似乎李順的出手更狠,他似乎是要將矛頭直接對準白老三本人。
掛了李順的電話,想到剛剛結束不久的新春血戰,想到死去的幾十條人命,我的心裏不由打了個寒噤。
我想起一句話:冤冤相報何時了!
或許,隻有一方最終消失在這個世界上,這場爭鬥才會結束。
就好比我和段祥龍,他死了,我和他的恩怨似乎也就沒了。
想到段祥龍,我又想起冬兒收購回來的我的老公司,想到固執的冬兒,心裏不由感到幾分糾葛和煩亂。
說句心裏話,我對自己的老公司是感情非常深的,在聽冬兒說正在召回原來老員工的消息時,我幾乎忍不住想回去看看,看看昔日跟著我打拚的老兄弟姊妹。我知道,他們一定都在熱切地翹首盼望我回去。
可是,我能回去嗎?我還回得去嗎?
想到這裏,我的心裏突然感到了幾分悲涼和淒冷。
下午,我和老黎坐在茶館裏安靜地喝茶,老黎聽我說了集團總裁助理的最終任命結果,還有我在關雲飛和孫東凱之間搗鼓的那個貓膩。
聽我說完,老黎嗬嗬笑了,看著我:“小子,你鬼點子不少啊……你能想出這個辦法來打破僵局加速領導決策的進程,不簡單,我看你頗具有官場破局的潛質。”
“我沒有,隻是你提示暗示話啟發了我而已。”我說。
老黎沉思起來,半天說:“官場其實往往就是這樣,在權力的鬥爭中,很多時候會出現僵局,似乎大家想進攻卻又不想先邁出第一步,似乎大家都想防守卻又擔心對方先下手,似乎大家都在觀察著對方卻又看不清自己……同時,官場裏的人都是相互製約的,既有權力的廝殺,又有短暫的合作,但是廝殺是主流,合作是插曲……
“而且,這合作也隻不過是表麵文章,或者說是對大家都無傷大礙的交易……這就是官場中人的製衡,官場製衡術,是一門高深的學問……一個能熟練掌握並運用好製衡術的人,必定是一個官場的常勝將軍。”
我有些沒聽懂老黎的話,說:“你說的這些,和製衡有什麼關係……到底什麼才是官場的製衡之術。”
老黎端起水杯緩緩喝了兩口,說:“說起製衡之術,我們在生活中或多或少會有所涉及,也許你是因此而得福,官運亨通。但在很多情況下,這是一種很無力又很無奈的行政運行方式。很多人認為製衡之術源於中庸之道,其實這恰恰是對中庸之道的錯誤理解。
“中庸一詞源自於《中庸》一書中所提出的‘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其原意是應該注意事物過和不及的兩個方麵,采取中正的辦法實施於民眾。中庸的‘中’是不偏不倚的意思,而不是當今很多人認為的‘折中’之意。而官場盛行的製衡之術卻在很大程度上是折中主義的寫照,這次你們集團提拔這個總裁助理的事件,說到底就是典型的這種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