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縱論天下(下)(2 / 2)

秦遠聽焦邪說完,默默的看了他一眼——這個人或許是出類拔萃的名將,但是絕對沒可能成為一個名臣。所謂出將入相,他隻能為將。

“李家兄弟,互相碾軋是有目共睹,而拓拔氏戰車精銳,也是事實。這就造成天下人隻看到其表麵,而看不到更內在的東西。”秦遠喝了口茶,在二人探尋的目光下侃侃而談。

“西野多精於戰車,是因為西野多為平地,一馬平川,城池無山河險要可守;而南海毗連海域,多以戰船為主。拓拔氏攻南海,自然需舍戰車之便,而取戰船而渡,這就已經為失敗埋下伏筆。比起拓跋鋒輕言冒進而言,我更欣賞的是李家的大手筆——寧願失去三個藩領也要把西野戰車引入怒川這個選定的決戰地點。用兵之道,講究的是十倍於敵可圍之,三倍於敵可戰之,可無論兵力多寡,都應該謹記圍三缺一,說的就是要網開一麵,虛留生路給敵人,再待機收縮而予以殲滅……可縱觀拓跋鋒咄咄逼人,絲毫不留條活路給李家,自然會讓李家兄弟空前團結起來,兄弟倪牆固然可惜,可兄弟畢竟還是兄弟,在外敵入侵之時,卻可共禦外辱。所謂哀兵必勝,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其實這些道理非常淺顯,也非常容易解釋,隻是在這個消息閉塞,教育落後的時代,秦遠才不得不靜下心來,一一解釋。其實在秦遠看來,拓跋鋒算啥,當年也有一個軍事偉人在同一全國之前,打了一場本來可以贏的敗戰才叫可惜。那個人也是擺明了要把對手往死裏打,才逼的弱小的兩個勢力結成了同盟,背水一戰。那個人的名字,叫做曹操,那一場敗戰的戰場,叫做赤壁。

“哀兵必勝,哀兵必勝。”焦邪連續念叨秦遠的話,這在他聽來很是新鮮的一個詞,但是卻又非常精準的形容了戰場上的取勝之道。甚至是“十倍於敵可圍之,三倍於敵可戰之,”“圍三缺一”這些在現實世界軍事學校必教的內容在他聽來,都是受益匪淺的學問。

畢竟在這個沒有學校的時代,打戰是要一邊自學,一邊在戰場上慢慢領悟的事情。就連被譽為軍神的秦穆公,也不例外是這樣成長起來的。

看到焦邪驚歎的樣子,魏師微微一笑,對於大局的把握,眼前這個年輕人破天荒的竟然和自己看法相近,這不得不說是一個上位者的必要因素。

“不知道秦公子對西野的善戰士卒怎麼看?”魏師問,他希望秦遠可以注意到拓跋鋒的可怕,不要太掉以輕心。

可是秦遠的反應,卻嚇了魏師和焦邪一大跳。

隻見秦遠蔑視的斜著眼睛,一字一頓的回答二人——

“西野拓拔,何足道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