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兵家至寶(下)(2 / 2)

不過英雄是不可以折合曆史來比較的。秦穆也依然還是這個時代軍事範疇內數一數二的”軍神”,這一點沒有人可以否認,也沒有人可以抹殺。

秦遠一路慢慢品讀,漸漸瞧出秦穆公作為“軍神”的軍事生涯,是經曆了二十歲的“良將”,三十歲的“名將”以及四十歲的“軍神”,三個人生階段的。這一點,也可以從他三個階段喜歡用的戰術、陣型看的出來。

二十歲的時候,秦穆好用“鐵壁”和“箭矢”二陣,打的是硬戰、惡戰,喜歡用的是“正攻法”,即麵對麵的擊敗對手。這一種打法時間短,死傷大,考驗的是將領的統禦力。所以說二十歲的秦穆是一員“良將”絕對沒有貶低他。

到了三十歲,秦穆開始轉換自己的軍事理念,慢慢步入成熟,不再呈匹夫之勇,開始在自己的軍事生涯中添加了不少的謀略,和孫子“以奇勝,以正合”的思想開始靠近,“正攻法”開始變得不常用,多以奇襲破陣。這個年齡段,他擺的是“鷹翼十三段”陣型。

當秦穆終於迎來四十歲的生辰時,他也終於達到了一個軍事家可以達到的巔峰狀態。攻守兼備的“十方俱滅”之陣,開始成為所有諸侯的噩夢。“正攻法”和“奇攻法”雙管齊下,所以在他四十歲到四十七歲的七年間間,就完成之前數十年來都沒有做到的事情——為齊王掃平了天下敢於反抗齊國的諸侯。那時候的秦穆正值壯年,擁兵三十萬,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鮮衣怒甲,是何等的英姿勃發,不可一世。

可是,就是從齊王變成眾望所歸的齊天子之後,秦穆到死也沒有想明白,為什麼自己在請求提兵掃平塞外的異族,奪取得荊北草原時,卻用那樣懷疑的眼神看著自己;也不明白,齊王為什麼寧願把兵權交給一個不懂軍略的太子,也不願意讓自己當副將,眼睜睜的看著太子兵敗如山倒;更加不明白的是,自己用老弱殘兵擊敗了異族,救了太子一命後,齊王為什麼悶悶不樂。相信,就算死後到了黃泉路上,他也一定弄不懂,為什麼曾經一向對自己信任有加的天子,在臨死前最後一個遺詔,竟然是將自己秦家一脈,滿門抄斬。

是的,秦穆公不懂,他是“軍神”,可也隻是“軍神”。

秦遠打了個嗬欠,拍了拍身上從那具骸骨上扒下來的衣服。“果然,這不是我原來的那個空間。真是有趣,難道這裏的人打戰都還推著戰車?”

一邊想著秦遠一邊準備離開做了一個下午的山丘,“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敵國破,謀臣亡。看來軍神前輩一定沒有聽過‘勇略震主者必危其身,功蓋天下者無可為賞’這句話。所以秦氏一脈,也死的並不冤枉。”

最終,還是哼著小曲,越走越遠的秦遠,為“軍神”回答了一生都沒有弄明白的問題。

不知道,是不是回答的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