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音看了看眾人,向慧色問道:“此事師妹要告訴溫施主和袁施主嗎?”慧色說道:“新年的喜悅還沒有過去,何必預言未來呢?”慧行眉頭舒展,點了點頭,又道:“何況未來本有無限可能,說出來了...”慧色接口道:“染著。”慧音聽了,如撥開雲霧,心中喜悅源源不斷的湧出。慧色看著她也微微一笑,慧行和慧樂也恢複了平和。慧音拜道:“多謝慧色師妹,多謝師姐。”
轉日靜儀主持早殿時便安排了靜修師太領一眾布置凡塵居。
溫乘鬆上山來,帶來了沈五爺暴斃身亡的消息。聽說是吃了遊方道士給的靈丹妙藥,暴斃當場,那個道士已被押送了官府。慧音聽了,眼中一黯。慧行想了想,問道:“沈五爺近期可有來過濟世堂問診嗎?”溫乘鬆搖了搖頭,想了想,又看了看慧樂說道:“應該是自慧樂師傅出家,沈五爺就沒來過濟世堂,也沒有再請父親去看診。”慧行點了點頭。慧樂便問道:“不知道沈五爺家中如何了?”溫乘鬆說道:“聽袁兄說沈五爺無子,遺夫人已將家中產業交托給了沈公子,沈公子已在安置。”慧樂點了點頭。慧色看了看慧音,想了想,又問道:“那靈丹妙藥可還有剩嗎?人證何在?”溫乘鬆搖了搖頭,道:“這些事,若是小師傅想知道我可以差人去打聽。”慧音看了看慧色,便開口說道:“不必勞煩溫施主了,相信官府自有公斷。”慧色也點了點頭,幾人便繼續坐著喝茶。溫乘鬆又看了慧色,便問道:“小師傅可觀想完八苦了嗎?”慧色聽了心念一沉,溫乘鬆看著她也略略皺眉。慧色看向他,他便恢複了平和,聽著慧色說道:“還有一苦,我暫時不願觀想。”溫乘鬆點了點頭,心中想著剩下的這一苦應該是死。
轉眼便到了二月初一,靜儀主持高升法台,望了望信眾和寺眾,目光在慧音和慧色身上稍作停頓,便開口說道:“南無觀世音菩薩,貧尼今日與眾位施主分享來處,去處和安處:自來處來,向去處去,身心安處;無論來自何處,去向何方,都不妨礙身心的安寧。關注身體,感受,心和心物,調整呼吸,麵向光明,便能讓身心保持和悅。自過去來,向未來去,安處現在;過去是艱難險阻也好,蜿蜒曲折也好,平坦通途也罷。我們都已度過,到達了現在。未來是重重關卡也好,跌宕起伏也好,一帆風順也罷。我們都要前往,現在便是安處。自故鄉來,向遠方去,落踏安處;無論故鄉在何方,要去向多遠的地方,都要一步步走去,步步都要腳踏實地,明確方向,目視遠方,便能向目標靠近。自興盛來,向空定去,安處平和;方興起時,熱烈強盛,情不自禁;終興盡時,淡泊衰竭,稀疏空虛。平和才是安處。自易處來,向難處去,求解安處;已知已在的都是易解的,未知未在的才是難解的。我們可以了解了容易的,再去挑戰艱難的。不是不能跳躍,隻是也需將越過的推演出來,這樣便能控製思路,找到答案。自天地來,向宇宙去,安處正道。昔日餘老借住寺中,道法高妙,留《天地誌》傳世,現存般若堂中。旨在洞悉天地間的規律,整合世間資源,突破束縛,以得身體和精神各個層麵的自由。”
靜儀主持說到此處,略作停頓,目光掃視信眾,有人驚訝,有人好奇,有人疑慮,有人坦然。靜儀主持繼續用更沉靜的語氣說道:“道家認為生存艱難,將互緣視為枷鎖,認為應該突破這種種束縛,而方法便在於改造:借住現存的萬物,按照道法拆析融合,製造出新的事物。而這需要不斷地實驗,糾正,交流,總結。煉丹,鑄器,尋仙,訪道。世間的資源,需要去尋找探索,世間的環境,需要去治理優化,世間的正法,需要去探討辨論,世間的真理,需要去傳播推進。”慧音聽到此處眼中淚水滿溢,靜儀主持看向她,她便靜觀呼吸,慢慢的恢複了平和。靜儀主持又看向慧色,慧樂和慧行,見她們麵色沉靜。掃視寺眾,均為和悅。又掃視信眾,見女眾多平靜,男眾卻仍有人歡欣。靜儀主持繼續說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也可以解為一種求索的道路,大道至簡,從最簡單的個體開始思考路徑,而後考慮如果有兩個個體,此道是否仍通達,能夠如何改變與合作,衝突與競爭又該如何規範,修改容納之後,再考慮三個個體,凡事三思可矣。無論選擇怎樣的道路,擁有慈悲喜舍四無量心,便是正道。慈是無差別的愛,悲是無希求的善,喜是無抵觸的樂,舍是無牽掛的止。”靜儀主持說到此處眼中有些許暗淡,深吸口氣,結語道:“南無觀世音菩薩,大道三千,緣法萬一,平等交流,和悅互通。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潮起潮落,動靜無垠。”說完之後,掃視眾人,問道:“諸位可有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