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紅燈照上去把手裏的紅燈一齊扔進去,登時教堂裏邊轟轟炸響,大火黑煙衝天而起。五百紅燈照同時舉起左手,朝著大火搖起了手裏的小折扇。小扇如有神力,眼看著火勢猛起,愈燒愈旺。在眾人呼喊助威聲中,頃刻教堂已燒成了一個黑乎乎的廢磚窯,然後稀裏嘩啦成了一片廢墟。
黃蓮聖母大顯神威的事,傳到總督裕祿的耳朵裏。三天後裕祿把黃蓮聖母和張德成、曹福田等師兄請到了三岔河口的總督衙門,共議攻打紫竹林洋人的大事。至於裕祿與聖母怎麼見的麵,說了嘛話,誰也不知。隻是抬轎子的轎夫聽到裕祿問聖母:“洋人會打進天津城嗎?”聖母隔著轎簾隻說了三個字:“不當緊。”這話好賽沒說出嘛,可是細一琢磨,這話卻是又大氣,又有根兒,拿著天大的事不當事,叫裕祿心裏有了底,喜笑顏開,當下送了聖母一大捆黃布做旗子。
黃蓮聖母回去就用這捆黃布做了一個特大的幡旗,足足兩丈長,上縫四個墨色絨布大字:黃蓮聖母。周圍鑲一圈金色的流蘇,高高掛在大船的桅杆上,兩邊再配上兩串紅燈籠,威風十足,入夜之後更加照眼。天津百姓天天晚間跑到賈家胡同口對著這大船擺案燒香,拿她當神仙,求她保平安。各種壞話全給一掃而空。
紅燈照每隔七天踩城一次,給自己壯勢,給義和團師兄們壯威,也給津城百姓壯膽。過了些天,仗打起來,踩城更是必不可少。每踩一次城,天津人覺得渾身的力氣和精神都加了一倍。於是踩城改做每隔三天一次,後來幹脆就一天一次了。姑娘們一忙就來不及梳妝,頭發蓬散著,衣衫皺巴巴,可是在炮火裏,誰還看穿戴,要的是精氣神。她們踩城時便一邊跺腳,一邊唱道:
婦女不梳頭,砍掉洋人頭。
婦女不裹腳,殺盡洋人笑嗬嗬。
打仗時,紅燈照常常出征,飛天降火,火燒租界。每燒一次租界,就有一個紅燈照,手舉黃色三角得勝旗,騎著馬跑回來報喜,完事把旗子插在船篷上。這時候,關於黃蓮聖母的說法又多又神,卻一直也沒人見到她的模樣。想想看,一個女子,能帶數千女兵,威鎮津城,叫朝廷命官一品大臣也彎下腰來,還飛身殺入洋人刀槍中出生入死,能是凡人嗎?若是凡人,不就更叫人佩服得五體投地了?
庚子之戰,義和團敗了,紅燈照大多不知去向。前一陣子,洋人們給紅燈照嚇得尿了褲子,現在闖進天津城,見到穿紅衣女子就開槍,其實他們槍殺的紅衣女子未必都是紅燈照。天津人素來以紅色為喜慶,女子好穿紅衣。這一來,事後二十年,天津城裏看不見穿紅衣服的女子了。
至於黃蓮聖母的下落,無人能說清楚;或戰死,或隱匿,或被俘,其說不一。據說洋人在三岔河口一帶抓到了黃蓮聖母和三仙姑,一度關在總督衙門的大牢裏,洋人還給她倆拍了照片,後來被作為戰利品押到西方展覽。是真是假,再沒有一點消息和憑據。
這說法天津人不認頭。天津人說,照片上這兩個被俘虜的女子,看上去是普通人家的婦女,肯定是洋人為了炫耀武力,瞎編的。連天津人都沒一個見過黃蓮聖母,洋人憑嘛說是?這隻能說,洋人雖然打贏了,可心裏還是怕咱的黃蓮聖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