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大宗師再次相聚,同為道教一脈,為何相爭相鬥?
還記得早先在孤首山,天工山莊,廉侯對唐雲講過一些道教的淵源嗎?那麼我們就接著廉侯的故事繼續講下去。
(如果對廉侯講的道教故事有所遺忘的話,可以翻回第一百六十三章。)
二百六十年前,發生了許多值得傳誦的故事,但所有故事的伊始無疑就是宗朝的“三藩之亂”。
也許這次曆史事件與千年之前光明朝的“南冥迷蹤”一樣具有傳奇色彩。這段曆史,出現了兩位傳奇式的人物,一位是神機真人,另一位就是天易道人。
二百六十年前,靈道一途終於取得實質性的進展,占驗派大法師,神機真人帶著星宿榜複出,成為靈道的始祖。
另一個故事便是天命教的建立,這是另外一個傳奇式的人物,天命教的創教始祖——天易祖師,俗名叫陳隨,也就是世人口中傳頌的三劍道人。
天命教成立後六十多年,也就是二百年前,陳隨統一的道教複又四分五裂。造成這一切的原因是陳隨與神機真人的先後失蹤,世人傳言說神機真人羽化成仙,隻不過是杜撰而已,就如同傳言有人見到陳隨駕鶴西遊一樣。
神機真人雖然失蹤了,卻在占驗派中確立了下一代星宿榜的傳人。但陳隨的失蹤卻顯得很突兀,一切都毫無準備,使得天命教無人當家,整個道教群龍無首。
陳隨座下有兩個徒弟,是陳隨兩個師兄的遺腹子,分別叫做陳江和陳河。二人情同手足,兄弟情深,與自己的三伯陳隨更是親如父子。陳江文修,陳河武修,新一代的首座的人選也正是這二人。
因為亂世已過,其餘各派大多都擁護文修的陳江。但是出乎所有人預料的是,這兄弟二人根本對首座沒有興趣,而是結伴下山,遊曆天下,就算天涯海角,也要找到自己的陳隨和神機真人。兩位傳奇人物的失蹤太不尋常了,其中迷霧團團。
兩兄弟的離開,使得天命教聲望驟降,首座之位,終於引起了各派之間的明爭暗鬥,連隱匿深山,早已不問世事的占驗派也被迫卷入紛亂之中,道教分裂的根源就是從這裏開始的。
鬥爭最激烈的時候,連宗朝政黨都牽連了進去。遊曆歸來,沒有人知道這師兄弟二人去了什麼地方,等兩兄弟複又回到天命教時,已經過了十年,曾經年輕氣盛的青年如今已過而立。
這兄弟二人也算是不世出的人物,決然肩負起平息禍亂的重任,二人文武相輔,不僅斡旋與宗朝政黨之間,更是顯名與江湖之中。
但內禍的種子早在十年前已經種下,十年時間,種子足以長成參天大樹。可以將大樹砍倒,但想要將深植在泥土之中的根係拔出那是不可能的。
最終的結果是,天命教重新被兄弟二人奪回,但是道教其他派別卻再也不認天命教為正統,而是紛紛自立門戶。
很快兄弟二人迎來了自己的花甲之年,距離禍亂已經過了三十年了,這兄弟二人在天命教總壇的山洞中閉關了三十年。
毫無征兆的出關,陳河從祖師祠堂中取了龍泉劍便下山了。天命教從此分裂,陳河成了隱派始祖,陳江成了天命教首座。自此之後,陳河遊曆八域,居無定所,但再也沒有回到過天命教總壇,而陳江也沒有離開過天命教總壇半步。
再後二十年,兩兄弟都已到耄耋之年,成個兩個八十歲的老頭。這一年,隱派祖師陳河收了一個十歲的徒弟,賜名陳肅。陳肅就是易雲子的師父。
而天命教首座陳江也在同一年收了兩個弟子,這兩個弟子是兄弟二人,哥哥道號元道,是文修道士。弟弟道號神道,是武修道士。
陳江死後,元道真人成了天命教首座,而神道真人成了哥哥的大護法。是時又逢亂世,而也正是亂世給了天命教重新鼎盛的契機。
帝朝建立了,天命教成個國教,而隱派卻依然不被世人所知,隱派單脈相傳,便如同當年的三劍道人一樣,成為了一個遊曆天下的散道。
沒有人知道天命教與隱派之間的秘辛,他們由互不幹涉,漸漸互相敵視,直到陳肅在臨死之前竟然讓易雲子殺死刑天。
四十年前,刑天還不是天命教首座,易雲子也不是隱派傳人,他們隻是兩個熱血的青年。他們因緣相聚,彼此惺惺相惜,雖然早有古訓,天命教不得與隱派來往,但是他們依然欺瞞著各自的師父。他們一起遊曆,一起鑽研武技,一起探討道義。
每一次相聚他們都會比一次武技,然後約好再見日期,無論刮風下雨,電閃雷鳴。
但是漸漸的,刑天開始失約,然後二人斷絕了往來,也正是那時陳肅要易雲子將刑天殺死。
但是易雲子沒有,最為自己的摯友,易雲子更希望幫助刑天,其實在陳肅警告易雲子不要和刑天來往的時候,易雲子就能感覺到刑天的變化,那若隱若無的狂暴凶殺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