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回 上 入太湖義軍會合 二(2 / 2)

取勝的當晚,因為高興,各人都飲了點小酒。不渝象征性地喝了一小杯當地產的桂花酒,周吉喝的最多,不渝勸止時已經喝了三大盅了。於是當晚已不能議事。次日晨,不渝將酣睡的周吉叫醒,與澤世、恒之一起議事。程璧作為江陰義軍的使者旁聽,可以認為是列席會議了。

不渝開宗明義道:“時間很緊迫。咱們將部眾整頓下,下午就出兵吧。周吉,你做先鋒,率右營兵馬先行,如何?”“好。咱都習慣了。”周吉左右晃了晃身子,又揉了揉眼睛。

不渝又看著澤世。澤世點頭。不渝見程璧一臉的焦色,勸慰他說:“程先生,數日之後我們就可以抵達江陰了。你不要太過焦慮。”“刀在頸上,怎麼能不急呢?哎,不要見怪。貴軍已經很努力了。”

午後,周吉已經拔營出兵了。不渝正要起兵,卻又來了一個人,帶來了又一個具有重大意義的消息。這個人姓楊名鷹,不上三十歲,穿著青衿短褂,獨自一人來至宜興城郊的義軍駐營。兵士報入,不渝令他進來,一麵猜測這人的來曆。

楊鷹做了自我介紹,不渝請他坐了。楊鷹問道:“頭領們知道白頭軍嗎?”不渝與恒之倆相視了一眼,搖頭說:“白頭軍?真不知道。”程璧在旁說道:“我聽說過。但也不是很清楚。是太湖上的一支民兵。不知道現在怎麼樣了。”

不渝一聽,來了興趣,“應該也是義軍了。太湖水麵廣闊,若為義軍據有,想是能有一番作為的。”

幾人都看著楊鷹。楊鷹皺了眉,顯然是不滿意幾人的回答。他低沉著聲音說:“白頭軍是蘇南義軍的一麵旗幟。因每次出軍都頭纏白布而得名。雖然潛伏在湖畔,但兵精糧足,尤擅水戰,清軍數次招撫被拒,數次進攻都被打退。並且,前幾日我們兵士上岸,攻破了吳江縣城,處死了滿清知縣。聽說有一支義軍從皖南過來,我們首領遣我前來聯絡。”

不渝聽了滿心歡喜,說道:“那好啊。我們昨日才破了從浙江來的一支清軍。今日又得到這個好消息,實在好呢。太湖離這裏不遠,若能會師,局麵將要大變。”

這個消息對於在場的人都是振奮的,隻是楊鷹的一麵之詞尚缺乏使振奮持續的力量。澤世待不渝不再笑了,說道:“請問白頭軍兵力多少,戰船多少,首領是誰?可有隆武朝廷冊封?”

楊鷹不悅道:“你這話好像是清軍再問探子。敢問皖南義軍兵力幾何?戰馬多少匹?首領有哪幾位?”

澤世十分尷尬,但還是笑道:“慚愧了。是我說的不好。但,你隻是一個人過來,我們不能不多問些。”

楊鷹點了點頭,“我家首領姓吳名易,是崇禎朝的進士,曾在史督師帳前做過幕僚。他希望你們能隨我前往太湖……”

“什麼?”不渝叫起來,吸引了眾人的目光。不渝趕忙說道:“我急了。是這樣的。你剛才說首領是吳易?進士出身?那不是我日生大哥嗎?”

“吳首領的表字確是日生。原來你們相識啊。”“嗬嗬。當年我們在北京城中共患過難的。還是一起回的南方。他是白頭軍的首領,真沒有想到。但這一想,又覺得是正常的。”

不渝回憶起了當時的幾位朋友,方以智、張家玉、吳易,當然還有劉鼎。他們都是人中俊傑,在這個風雲變幻的時代他們將有怎樣的作為?不渝相信他們一定是首先抗清,其次在抗清中做出成績。而我,也將盡我的心力。左不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