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籌經費踏上尋寶路(3 / 3)

……

用過午飯後,周恩摸出懷表看了看說:“望公,我們也該起程了。這些天多有打擾,再次謝謝望公!”周恩和大家都站起身來;李時深也緩緩地站起身來,環顧著大家說道,“一路上要多加小心哪!有些地麵,遇上麻煩就抬出灸裏鎮的‘李俠醫’的名號,這個…或許管點用。”

他略顯自豪地說:“它可是醫養堂世代積攢下的‘道義’呀!”說著,他感傷的走近李時淵,扶著他的雙臂,望著他動情地念道,“古人言,‘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語出唐朝詩人賀知章(約659年-約744年),的《回鄉偶書》。]我的小老弟呀!你這一去~”

老人突然哽咽地喊道:“時淵…哥真是舍不得你呀!”李時淵則忙抱住哥哥,滾淚喊道,“哥,我對不住醫養堂,對不住你呀!”說罷,倆白發老人相擁而泣;一旁的眾人也都黯然神傷。

終於,李時深推開弟弟,別過臉拭去淚水說:“好啦,不傷心了。自古就是‘國事遠比家事大。’去吧,你們都去吧!”

……

因周恩一行人要先去一趟‘武陽縣’,所以他們沒走西門,而是徑直從東門離開了灸裏鎮。一行人在武陽縣隻停了一天,次日便折入山道,往花溪穀的方向去了。

最初的幾天,路上還能見著早出的商旅和田頭勞作歸來的農人,可漸漸的便難見行人的蹤影了。

然而,過了幾天後,路上的行人忽然多了起來,而且是一撥一撥的。他們匆匆過去時,多會用警覺、異樣的眼光審視著周恩一行,而這些人的身上多都透著一股子江湖或是綠林的“湖芒氣味”[湖芒氣味或稱“湖芒味”,即因江湖、綠林中人身懷武藝,且多藏於水泊草芒之中,故顯此氣質。也有“湖芒之人”比喻綠林好漢。——作者注]。

數天後,在李辭歸的領引下,周恩一行終於來到了花溪村的村口。見有一群孩子在村口嬉鬧玩耍,李辭歸忙過去向他們打聽養蜂人穀耕勤的家;孩子們聞說,即歡叫、雀躍著領著他們七拐八拐的繞著籬笆小巷來到了穀耕勤家的門口。

雖說,穀家隻是村上的一個中戶人家,但因其輩份高、聲望好;故族中事務多由他來主持。穀耕勤聞得喊聲,忙從屋裏出來。他一見到李辭歸,即高興地張開大手把他拉到跟前,歡喜地打量著,竟把李辭歸身後跟著的一大溜子人全給忽略了,李辭歸則忙笑著回過身,為他一一介紹起來。

穀耕勤見他們一個個禮數周全、舉止斯文,又不露行藏,便猜他們定是些有來路的人。但不管怎麼說,既是醫養堂的朋友,當然也就是他穀耕勤的尊貴客人。更是覺得,這些人的到來不隻是讓他麵上有光,也令其寒舍生輝。他熱情地拉著李時淵的手,歡喜地將大家迎進屋裏,又喊著,讓兒媳婦洗來時令瓜果。當然,在養蜂人家,最是少不了的就是甜甜的蜜糖水。

穀耕勤歡喜地與李時淵、周恩等人嘮著嗑,李辭歸則是四下張望著,等著石頭回來。因總也不見石頭的身影,他便起身走到屋外,衝正在洗菜的石頭媳婦問道:“弟妹,石頭去哪呢?”石頭媳婦向院子外麵張望了一眼說,“他呀,一早就走了。這會啊,俺也不知他在哪呢。”而坐在門口的穀耕勤卻是大聲道,“他呀,去南林子找蜜去了。”李辭歸有心想去找他,便問,“南林子在啥方向啊?我去找他。”

穀耕勤聞說,自是不能讓他去找,忙探出半個身子說:“哪地方可不好找,容易轉向。”又招呼他說,“你進來喝點水,我讓人找去。”說著,他衝趴在窗口上瞧熱鬧的孩子喊道,“那個…哪誰?三娃子,你!你帶著夥伴到南林子去,把你石二叔找回來。”

三娃子“哎”了一聲,即滑下窗台,招呼著身邊的夥伴向外跑去。可他們才跑出院門口便一齊喊道:“石爺爺,石二叔回來啦。”

此時,李辭歸才回到屋裏坐下,一聞說即要起身去迎,穀耕勤則示意他坐下說:“公子,你隻管坐著。”可他話音才落,便聽石頭喘著粗氣、急切地喊道,“爹,爹呀,你快給騰出個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