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第三十九章 大顯神威(1 / 2)

“又東四百裏,曰令丘之山,無草木,多火。其南有穀焉,曰中穀,條風自是出。有鳥焉,其狀職梟,人麵四目而有耳,其名曰顒,其鳴自號也,見則天下大旱。”李春城將這《山海經.南次三經》中的一段話引述出來後,所有人詫異莫名,不知所謂,隻有蔡老九與郭鋒默然低頭,在心內咀嚼。

謝司令與耐溫將軍隱隱覺著與這處境有關,追問李春城,這是何意,李春城側過頭去,閉目不答,二人惱羞成怒,待要上前逼問,卻聽得蔡老九開口說來:“教授便是教授,不愧為國寶級專家,隨便引述,便解開我等心底謎團。”

謝司令壓低聲音,問蔡老九道:“此話怎講?”

“令丘之山,遍山是火,寸草不生,南麵有穀,狂風從穀中吹出,山中有鴞鳥,四隻眼睛,長有一雙豎耳,名字叫顒,司令,你說,我們昨晚的遭遇,是不是這樣?”

他這樣一解說,眾人立即大悟,原來李春城所言,便是點明眾人現在的處境,是在令丘之山中。

蔡老九繼續解釋,這鴞鳥是值守這令丘之山的怪獸,晝伏夜出,性喜食肉,凶狠異常,趁著現在天色還早,得趕緊離開此地不可,賊人們早就不堪忍受,聽來此話,哪敢怠慢,急急準備,倉促出發。

山洞之外,地勢險峻,需要翻越山崗,而這洞中有風而來,可見洞內的另一邊,是有出口,蔡老九建議眾人沿著洞內而行,興許能找到出去的道路。

這倒是出於郭李二人預料,他們原先計劃是引得眾人出來,設計埋伏他們,不想這山洞從外看來僅夠容身,但這洞內卻別有天地,大為失算之餘,既為刀俎,不得不被眾人推在前方引路,心裏為那群狌狌們的安危而焦急。

這山洞前窄而後寬,裏麵另有一番氣象,岩質盡顯丹霞地貌特征,紅岩砂礫,火一般的顏色,風中也夾帶著炙熱的氣息,令人心生煩亂。

眾人迎風而前,越是深入,越是熱浪翻湧,如潮襲來。

郭李二人引領著不足四十人的隊伍,沿著山洞彎延向上的走勢而走,約摸兩個時辰過去,到得前方較為開敞的洞天裏,那裏千瘡百孔,有著大小不一的孔洞,風便是從這些孔洞呼號而來,下麵較小的洞口裏還有流水,將這洞內腳底空間注為深潭,沸水翻騰,汩汩地冒著熱氣,在這潭麵之間有石墩遍布,人需跳躍前行,方能過去那邊。

在水潭的盡頭,有一孔洞可供人通行,洞裏風來肆虐,估摸這是到了山崗的最上位置,已經處於旋風之中了。

有人拿出量度,測量這潭水的水溫,八十多攝氏溫標,水麵已是這般,可以想見,這水底溫標的讀數。

石墩還算寬大,能容下四五人站立在上頭,但是非常光滑,若是失足掉進潭裏,可是沸水煮活人啦,眾人小心翼翼地,逐個跳躍上這石墩,往水潭的那頭而去。

不多時來到那孔洞裏,頂著洞裏狂嘯的大風,眾人循序見進,艱難出得山洞,到了那風來的地方。這是山崗的背麵,極目赤岩之地,有火焰不時噴出,颶風在頭頂上方呼嘯盤旋,也將那瀑流之水帶來灑在其上,哧哧地往上冒著白氣,一望而知,人若走在上麵,且不說被風卷了去的,一個一個,那還不變作炭火上的烤肉才怪。

穿過颶風,走過火岩之地,方才進入到禹城王殿的主道上,眾人麵麵相覷,不知何可以往。

風來得劇烈,直欲將人吹倒,眾人隻得退回洞內,再作打算。

山洞之內,一處背麵向風的地方,人們或臥或站,謝司令與耐溫將軍背手來回走動,其焦灼的神情與這洞內濕熱的空氣融為一體,顯得那樣燥動不安。

回頭已無可能,那食人的貓頭怪,可還等著今晚的晚餐,當務之急,是要向前找尋出路。

有人按捺不住,找來隨身的繩索,結成長繩,一頭綁住一塊石頭,往那水潭裏放下,想試試這水底深度,可直到繩索用盡,也不見有觸底的現象。還有人走到那流水的孔洞邊,左右比劃,看能不能容進去身子,卻是徒勞,急切間有人滑進了水潭裏,頓時水中滾開的水將潰爛的皮肉煮得翻卷熟熾,雖是被同伴救起,卻已是渾身泛起水泡,躺倒地上奄奄一息。

謝司令低頭與耐溫將軍一番耳語,來到那被燙傷的人身邊,“啪,啪”兩響槍聲,將那人處死,而後走到郭李二人麵前,沉靜的臉上看不出絲毫表情,語帶逼迫的口吻說道:“二位是賢哲,一定有什麼法子找到出去的門路,眼下天色不早,退回去吧,又得與那群貓頭怪物糾纏,要是在這洞裏耗上,如果想不到辦法來,嘿嘿,可別怪我們不講客氣,李教授,你血液可是能顯影定位的,萬不得已之下,我隻能將你血清取出,扔在這潭裏,等待救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