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的一天上午。右翼官學學堂。
三尺長、二尺半寬的書桌,擺成五排,一排四張,桌子的間隔約一尺半寬。
二十個學童,坐在各自的座位上。
曹霑站在講桌前麵,桌子上放著一本翻開的書,書上壓著鎮紙。他環顧了學童們一眼,用不高不低的聲調說:“你們是否聽說過《周易》這本書?”
大多數學童回答“聽說過”,少數學童回答“沒有”。
“《周易》是何人所寫,你們是否知道?”
少數學童回答“知道”,多數學童回答“不知道”。
曹霑看了一眼桌子上的書,不緊不慢地說:“周,朝代名也。易,書名也。其卦本伏羲所畫,有交易變易之義,故謂之易。其辭則文王周公所係,故係之周。《周易》,分為上下兩篇,經者伏羲之畫,文王周公之辭也。”
曹霑抬眼看了看前排中間座位上的學童,“現在,大家都翻開書本,我說‘開始’,你們一齊朗讀《周易?序》。”
學童們紛紛翻開書,有的翻好書後,圓睜著眼睛看著曹霑。
曹霑的“開始”剛落音,學童們便齊聲讀道:“易之為書,卦爻彖象之義備,而天地萬物之情見。聖人之憂天下,來世之至矣。先天下而開其物,後先天下而成其務,是故極其數以定天下之象,著其象以定天下之吉凶。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皆所以順性命之理,盡變化之道也。散之在理,則有萬殊;統之在道,則無二致。所以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太二者,道也;兩儀者,陰陽也。陰陽一道也,太極無極也……”
“下麵,我給大家講解‘卦、爻、彖、象’,所言之意。卦,象征自然現象和人事變化的整體圖形,或者說整體符號。爻,是卦中的單一圖形,或者說單一符號。一橫中間沒有空虛部分,為陽爻;一橫中間有空虛部分,看似兩個短橫,為陰爻 。彖,材也,材通裁,即:裁決一卦的主要意思。象,指用卦象征萬事萬物。卦下之《象》,解一卦之象。現在,開始學第一卦‘乾’。” 曹霑向右邊挪了兩步,指著坐在第一排左邊第一個座位上的學童說:“你念一段。”
學童站起來,唱歌般念道:“乾卦,下乾上乾。乾,渠焉反(注:古時讀音方法)。六畫者,伏羲所畫之卦也。一者,奇也,陽之數也。乾者,陽之健也,陽之性也。本注乾字,三畫卦之名也。下者,內卦也;上者,外卦也。經文乾字,六畫卦之名也。伏羲仰觀俯察,見陰陽有奇偶之數,故畫一奇以象陽,畫一偶以象陰;見一陰一陽有各生一陰一陽之象,故自下而上,再倍而三,以成八卦;見陽之性健,而共成形之大者為天,故三奇之卦名之曰乾,而擬之於天也。”
曹霑指著坐在第二排中間座位上的學童說:“你接著念。”
“三畫已具,八卦已成,則又三倍其畫以成六畫,而於八卦之上,各加八卦,以成六十四卦也。此卦六畫皆奇,上下皆乾,則陽之純而健之至也。故乾之名,天之象,皆不易焉。元享利貞,文王所係之辭,以斷一卦之吉凶。”學童抬頭看了看曹霑,接著念道:
“所謂彖辭者也。元,大也;享,通也;利,宜也;貞,正而固也。文王以為,乾道大通而至正,故於筮得此卦六爻皆不變者,言其占當得大通,而必利在正固也,文王以保其終也。此聖人所以作易教人!”
“下麵,我給你們講解《彖》。《彖》中的第一句話: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其意為:盛大無際的乾陽元始之氣兮,萬物皆取之於它而為開端,它乃是天的本原。《彖》中的第二句話:雲行雨施,品物流形。其意為:萬物皆取乾陽之氣以為開端,又通過陰陽二氣交合而成的天來雲行雨施於地,從而使萬品物類流動而成形體,逐漸繁茂享通起來。《彖》中的第三句話:大明始終,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禦天。其意為:乾卦設六位取龍為象,並通過龍在六位上的潛、見、惕、躍、飛、亢,不同時間條件下的變化以表現事物的成始與變化過程。”曹霑掃視了學童們一眼,接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