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大義覺迷瘋子未迷 學戲夢戲心有靈犀(3)(3 / 3)

“你說得對。”曹霑打斷曹霈的話說。“我聽奶奶說,當年允礽的仆人就曾用允礽的假手諭,找我爺爺要過銀子。你接著說。”

“張熙說,當今皇上圈禁允褆、允礽是遵照聖祖皇帝的旨意辦的,聖祖皇帝曾給當今皇上寫過朱筆諭旨,說‘朕如果去世,這二人斷不可留下’。我覺得這裏麵也有毛病。就算是圈禁允礽、允褆、是聖祖皇帝的旨意,可是,當今皇上為什麼把與他不一心的允禟、允禵等人也圈禁了呢?這總不能說也是遵照聖祖皇帝的旨意辦的吧?”曹霈撿起一片竹葉,一下子掐成兩段。“總之,我覺得曾靜、張熙的懺悔,好像在背事先寫好的稿子,有些表情好像是演戲,他倆那幾次痛哭流涕全是裝的,根本就沒眼淚。你說,我說得對不對?”

“你說得對,我也有同感。”曹霑說完話,心想:“此事不值得多談,還是換個話題為好。”

“我給你的《詩抄》,你看了嗎?”

“看了。”曹霈說:“今天中午,我又背了一首。”

曹霑“哦”了一聲,“是哪一首?”

“《櫻桃》。”曹霈仰臉背道:

上苑新芳供禦廚,

承恩賜出絳宮珠;

風吹杏酪嚐初暖,

日映瑛盤看欲無。

紅到十分春始去,

香餘一滴齒皆蘇;

柏梁每羨東方朔,

七字吟成興倍殊。

“有不明白的詞句嗎?”

“有。絳宮珠,指的是櫻桃,對嗎?”

“對。”

“瑛盤,指的是何物?”

“盛放櫻桃的玉盤,稱為瑛盤。這一句是說,瑛盤與櫻桃,在陽光下融為一體,難分彼此。”

“柏梁,指的是柏木做的房梁嗎?”

“柏梁,指的是一種詩體。相傳,漢武帝築柏梁台宴群臣時的七言聯句,句句押平聲韻,後來被稱作柏梁體。”

“東方朔,也是一種詩體?”

“東方朔,是西漢時期的辭賦家。他性格詼諧,言詞敏捷,滑稽多智,常在漢武帝前談笑取樂,同時察顏觀色,擇機直言切諫。”曹霑停了一會兒,“有一段關於東方朔故事,你想不想聽?”

“想聽。”

“走,咱們該回去了。”曹霑站起來接著說:“我邊走邊講,你邊聽邊走。有一天,上林給漢武帝獻了一盤棗子,漢武帝用所持龍頭拐杖敲著未央前殿的門楹,令東方朔進來,說:叱叱,來來,先生知此篋中何等物?東方朔笑著說:上林獻棗四十九枚。武帝問東方朔:何以知之?東方朔說:呼朔者,上也;以杖擊楹兩木,兩木者,林也;來來者,棗也;叱叱,四十九枚。”

“霑哥哥,”曹霈皺了皺眉頭,“後天下午看戲,我不去,行嗎?”

“你不想去?”

“是的。”

“你為啥不想去?”

“我也說不清楚。”

“唐世勳是真心請咱們,何況永澤、福靖也去,你還是去好。”

“好吧,我聽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