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祿:“我主張一鼓作氣接著打。憑當今皇上的天威和英明,憑我大清八旗軍戰必克攻必勝的威武,打個小小的準噶爾,像老鷹抓小雞一樣。葛爾丹策零這個兔崽子即便是再狡猾,也不是我八旗軍的對手,抓住這個兔崽子後,一定得把他碎屍萬段!”
張廷玉:“孫子曰:智者之慮,必雜於利害。雜於利而務可信也,雜於害而患可解也。微臣覺得,眼下,對待準噶爾,也得考慮利與害,考慮利與害孰大孰小。若是利大,自然得接著打,若是利不大則可緩打。當然,若能不戰而屈人之兵,乃善之善者也。不過,眼下能否采用先假講和後真打的辦法,微臣認為,若無大礙,不妨一試。”
“弘曆,”雍正看了弘曆一眼,“你也說說。”
弘曆:“兒臣記得,皇爺爺曾經說過:惟戰而後能和,惟剿而後可撫,對反叛之部落,不外乎此!兒臣認為,與葛爾丹策零講和,是與虎謀皮;緩打,是養虎貽患。雖然,準噶爾係荒漠之地,得其地不足以耕,得其民不足以使,但是如果任其自立稱王,那麼回部、維吾爾、苗疆、西藏等地就會跟著效仿,如果真是這樣,那麼對吾朝造成的損害則更大。所以,兒臣認為,隻有一鼓作氣接著打,才能使葛爾丹策零沒有喘息的機會,才能殺一儆百,杜絕後患。”
“福彭,你也說說。”雍正笑眯眯地看著福彭說。
福彭:“微臣覺得,孫子說的‘夫兵久而國利者,未之有也’,不可不守,不可死守,而聖祖皇帝的話,才是至理明言。速戰速勝,當然是上策,但在無法速戰速勝的時候,隻有慢慢取勝,就像通常情況下殺雞不需要用牛刀,而有時候卻必須得用牛刀一樣。眼下,繼續與葛爾丹策零打仗,肯定得花銀子,得耗費我大清朝的財力,但是,葛爾丹策零也在花銀子,耗財力,若是說我朝的財力是江河湖海,那麼準噶爾的財力不過是小水坑小水溝而已,自然沒有能力與我朝長期對抗,也不敢長期對抗。所以,我特別讚同寶親王的意見,剿滅葛爾丹策零的兵馬,殺一儆百,杜絕後患,才是我大清最大的利。”
“各位愛卿的真知卓見,令朕茅塞頓開。”雍正幹咳了一聲,“從表麵看,平定準噶爾之反叛,確實是得不償失,確實像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但是,往遠處看,往深處看,若是讓葛爾丹策零自立稱王之野心得逞,回部、維吾爾、苗疆、西藏等地就會跟著效仿,那麼我大清所丟的就不是一個西瓜,而是一大片瓜田!朕也就成了上對不起列宗列祖,下對不起億兆黎民百姓的千古罪人!當年,聖祖皇帝欲收複台灣時,有人反對,說是得不償失;聖祖皇帝欲親征準噶爾時,同樣有人反對,同樣說是得不償失。事實證明,聖祖皇帝確實是無比英明,確實是名垂千古!朕雖不才,雖然沒有能力拓寬疆域,但是,在朕的手中,大清的國土一寸也不能丟!”
雍正環視著眾人,用力揮了揮拳頭。“為了大清的領土完整,為了大清的長期安定,朕決定一鼓作氣接著打,直到打得葛爾丹策零徹底服輸為止!”
眾人趕緊站起來離開座位,跪在地上頌道:“吾皇英明,吾皇萬歲!萬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