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議邊事雍正保疆土 遇伯樂福彭受青睞(1)(2 / 3)

“楊先生,”福彭看著楊韜說:“我想拜托你幫我辦件事,如何?”

“王爺言重了,為王爺辦差是鄙人的職責。請王爺吩咐,鄙人定會竭力而為。”

“你設法物色兩位精明能幹之人,到準噶爾走一趟,把那邊的地形、民風、軍情仔細偵探清楚,以便我日後備用。”福彭端起蓋盅,抿了一口。“此事,必須謹慎行之,不可走露一點兒風聲。”

“鄙人明白。”楊韜點著頭說。

乾清宮“英武殿”。

雍正坐在龍椅上,猶如一尊雕像。

張廷玉、鄂爾泰、允祿、朱軾坐在左邊。

傅爾丹、查弼納、弘曆、福彭坐在右邊。

雍正睜開微閉的眼睛,輕輕地幹咳了一聲。“平定準噶爾叛亂之戰,已打了兩年又三個月,雖然我軍已重創了叛軍,但並未打斷葛爾丹策零的脊梁骨,眼下仍處於相峙階段。近來,朕所聽到的各種議論,歸納起來,無非是兩個意思,一是說朕好大喜功、窮兵黷武;二是說準噶爾乃一彈丸不毛之地,任其鼓搗也翻不出大浪花,不值得大動幹戈,勞民傷財。此等言論,純係胡言亂語,純係編著別人的閑話下酒,不怕牙磣。今天,朕想聽聽眾愛卿的真知卓見,各位不必顧慮,盡管暢所欲言。”

眾人皆一麵作沉思狀一麵用餘光觀察。

朱軾的嘴唇略微動了一下,隨即合住了。

雍正:“朱愛卿,你先說。”

朱軾:“孫子曰:夫兵久而國利者,未之有也。以微臣之愚見,葛爾丹策零借助地利,以逸待勞,時進時退,始終不與我朝決戰,其險惡用心,就是想利用我大軍長途跋涉、補給不易等不便,軟磨慢拖,耗我人力財力。眼下之局勢,亦如‘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微臣覺得,若能與其講和,與我朝則利大於弊,若講和不成,我朝能否暫用緩兵之計,轉攻為守,待時機合適時,再將其一舉殲滅。”

“我不讚成與葛爾丹策零講和。準噶爾人強悍、狡猾,你不把他打得落花流水,走投無路,他絕對不會認輸、講和。當年,聖祖皇帝先後三次率兵親征準噶爾,把準噶爾的部隊打得丟盔棄甲,走投無路,打得準噶爾的首領不得不服毒自殺,才真正征服了準噶爾部落,使朔漠歸於安定。”傅爾丹瞄了雍正一眼,捋了捋八字胡。“以當今皇上之英明,之威武,之睿智,剿滅準噶爾,降服葛爾丹策零,隻不過是小菜一碟,小酒一杯而已。因此,我的意見是接著打,一直打到葛爾丹策零求饒為止。”

查弼納:“我也主張打。朝廷養的兵,理所當然得為朝廷效勞,為皇上效忠。奴才生是皇上的人,死是皇上的鬼,皇上指到哪裏,奴才就打到哪裏,即便是肝腦塗地,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辭。”

雍正乜斜了查弼納一眼,心想:“這個查弼納雖然沒有多大能耐,但是,他對朕倒是忠心耿耿。不過,到了需要良將的時候,僅靠忠心的奴才,畢竟不行。”

鄂爾泰:“準噶爾的反叛,如眼中之釘,肉中之刺,若不早點解決,肯定會有後患。眼下,解決準噶爾的反叛,隻有用武力,而且早解決早安頓。不過,打仗確實是打銀子,這兩年已經耗費了不少銀子,因此我所顧慮的問題是,這場仗究竟還得打多久,如果葛爾丹策零繼續這樣軟磨慢拖,始終不與我朝決戰,我朝必然繼續花費大筆銀子,如果我朝庫銀充足,微臣就沒什麼顧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