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回 上 中軍帳小英雄討令(2 / 2)

到這兒有看官好說了,你可算又繞回到張青身上啦!是啊!張青是書膽,再不說他我這書可就跑題了,前文書咱說過,十八路討董諸侯裏頭,有南陽任雄這麼一路,張青跟隨老舅也來到了前敵,孫堅一伐汜水關、兩家先鋒官任雄、張楊賭頭爭帥印的時候,張青領著他結義的十二個弟兄以及南陽義軍也都在軍中效命。

今日袁紹召開會議,商討對策,任雄因感風寒,這才命張青佩南陽將印代表自個來開會,沒想張青年輕氣盛,這會兒見眾人一籌莫展,這才出來獻策:他要自告奮勇--二伐汜水關!

這會兒見袁紹發問,張青就說了“稟大帥!自古虎牢雄險甲天下,更兼西涼兵精將勇,陷陣營百戰不怠之師,極難攻破!依小人之見,咱們不在這裏費兵費糧也罷,不如采取困而不攻之態,先穩住董卓,小人不才在這兒要跟您討一支將令,領著南陽軍馬,二次去伐汜水關,隻要汜水關一破,咱們可直搗京師,這虎牢關就如同虛設了!您看怎麼樣啊?”

“呃。。”袁紹聽完還沒發話,底下響應的倒是不少了“對啊!拿下汜水關,咱們就不用再啃這塊兒硬骨頭了!”“甭說打汜水關,就是打洛陽我看也不至於半天就死五萬多人啊!這個虎牢關太難破了,還是不打為妙!”“對!往後隻要你們打虎牢關,誰願意去誰去,我的人都死一半兒了,我是去不成了!”得!這攻城戰打得窩囊,各路人馬都想保留實力,這會兒帶著怨氣,都一個勁兒的附和張青。

袁紹心裏頭也明白,心說這虎牢關可不能再打了,再打這幫人非散了不可!幹脆我順台階兒下得了,想到這兒一拍板兒,“張將軍赤膽為國,勇氣可嘉,隻是那汜水關臨據險要,想在短時間拿下也絕非易事,聽說前陣子其主將華雄臨陣被我一員白馬銀槍的小將軍擊傷,至今未能傷愈,事後這員小將不授官不領賞而去,如此勇士不為我所用,著實的可惜!據探馬所報,現如今代理汜水關大帥的是華雄手下的一員偏將,此人姓徐名晃,文韜武略,兩科通能,胯下馬掌中斧,斬將奪旗,有萬夫莫當之勇,人送他綽號叫‘白袍金斧無敵將’,張將軍若要前去,可有能勝他的把握?”

張青一聽袁紹這是激我哪吧!“元帥!俺張青乃是一介醫官,文不承武不就,本不應該冒然申此重任,徐晃雖勇,可是我手下有十二個結拜的弟兄,個個文武皆能,豈怕他來?如今這幫弟兄跟隨與我,真有如明珠埋土呐!張青此次討令攻關,不求別的,隻求在陣前殺賊出力,拿下汜水關,將來也能為自家兄弟們謀一份好前途,以報國家皇族的雨露之恩!”

其實這都是客套話,要能拿下汜水關,功勞最大的是誰?當然是你張青啦!這是會說話的,不說自個好,先捧自己手底下的人兒,也是張青謙恭性情的表現,嗯!袁紹聽罷也點頭,心說別看這位年齡不大,說起話來頭頭是道,擲地有聲,將來準能有成就,袁紹這麼一想就要拍板兒發令了。

正在這會兒,打眾位諸侯裏頭又出來一位,“啊!大帥且慢!末將有情通稟!”哦?這誰啊?說起這位來,咱們前文書可提到過,正是揚州太守、揚武大將軍吳景!

吳景怎麼來到軍前了呢?原來十五年前,吳景的姐姐嫁給了時任錢塘校尉的孫堅為妻,孫吳兩家自此結為秦晉之好,論親情吳景是孫堅的小舅子,後來孫堅通過在一係列重要戰役中的英勇表現,得以青雲直上,封烏程侯,官拜長沙太守,顯赫一時!十八路諸侯討董卓、清軍側,大戰虎牢關,這時候孫堅就給姐夫吳景寫了封信,讓他領丹陽精兵前來協助自己,就這麼吳景接到書信後,才點起三千兵馬,離開揚州趕赴虎牢關投奔孫堅,二人兵合一處將打一家,同仇敵愾,並在總盟主袁紹帳下聽用。

前文書說過,當年吳家人橫行揚州,在街麵行凶,張青兄弟幾個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最後大鬧揚州城、甘寧力劈吳家大總管吳不起,自此可算跟吳家結下了怨仇!這茬兒吳景可一直沒忘啊!今兒他見張青帳下討印,吳景心說可不能就這麼便宜了這小子,我得想法子激這小子立下軍令狀,定下期限,到了時限你要拿不下汜水關,就得人頭落地,這才能解我的心頭之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