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傑相逢不偶然,一時會聚義全堅。未交扶佐金鑾主,先有威聲震洛陽。
書接前文,賈文和帳前巧辯雌黃,並用一段“道情”唱辭兒,引用出前朝張良三計滅楚的典故傳說,從而打消了董卓遷都長安的念頭,也阻止了“白骨露於野,千裏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的曆史慘劇上演,咱這部書到這兒算是捧高賈詡了,這是他的一功,將來呢他還有一過,將來洛陽龍虎雙科風雲大會結束後,王司徒巧使連環計,董卓伏誅,忠魂昭雪,正是大亂平定,百業待興之時,不想賈詡為了保全自個身家性命,又是一席話鼓動了李催、郭汜等董卓舊部,蠱惑十萬涼州勇士,倒反攻入洛陽,使得剛獲初定的大漢朝廷再度陷入混亂,四方未攏,群雄又起,從此中華大地拉開了長達數十年的群雄割據局麵。這是他的一大過失,一功一過,所說“一言而興邦、一言而傷邦,”就是打這兒來的,所以賈詡是功過參半的這麼一個人物。
幾句帶過,這會兒董卓下定決心死守虎牢關,吩咐底下軍將,讓他們多備滾木擂石,灰瓶炮子,城頭、城垛裏頭密密麻麻,一排排的弓箭手、強弩手,是嚴陣以待!
咱再來說十八路關東聯軍這邊,第二天一早卯時前後,袁紹升了大帳,點過卯名,發出軍令:“眾位將軍,昨日虎牢關前一戰,幸得劉、關、張三位將軍神威,戰敗呂布,足令群賊喪膽,料他們再也不敢出城來戰!今日咱們一鼓作氣,本帥我要親自帶隊攻城,隻許進,不許退,要一舉拿下虎牢關,違令者--我是殺無赦那!”
“得令啊!!”底下頭眾將也是群情激昂,士氣高漲!軍令傳下之後,大隊人馬出營,那真是兵將如蟻,刀槍如林,一齊擁到了虎牢關下,待進攻號炮響過,便開始攻城!什麼雲梯呀、輪梯呀、鉤城鎖、飛城鏈,往城頭上一搭,袁紹親領八百“北玄武神龍近衛督戰大刀隊”,這可是袁紹的貼身士衛團,精銳中的精銳,由文醜、顏良為領隊,在軍後一字兒排開,這會兒有那膽兒小的想往回跑?門兒都沒有!
那些不怕死的、急著搶軍功的都拽著繩索搶著上城。攻城隊後頭是弓箭手、長矛手打掩護,鑼鼓手、宣令手在陣後呐喊助威,催陣鼓擂得跟爆豆相似,攻城號炮咚咚咚嗒嗒。。震徹天宇!
城裏的軍兵也早有防備,能讓他們輕易就上去嘛! 等關東兵到了城壕下了,灰瓶、石子、滾木齊下,啪嚓!啪嚓!劈哧撲哧!亂砸亂打,打得聯軍頭破血出,筋斷骨折,橫躺豎臥,東倒西歪。盡管如此,聯軍還是繼續往上攻城。由辰時直到未時,城上頭死傷不多,再看城下,謔!死屍狼藉,血流成河呐!
董卓一直在城上,有李儒、賈詡兩員謀臣參酌,再加上呂布、張遼、高順等一幹猛將,指揮得法,把虎牢關守得是固若金湯!十八路諸侯一連好攻了幾個時辰,傷亡慘重,可袁紹一點兒沒有撤軍的意思,督戰大刀隊那兒一站,誰敢往後退呐!發瘋了一樣朝城上衝!城樓上的西涼軍也死了好幾千人,這時候城上、城下的都玩了命兒啦!殺得不可開交,血滿城池!
袁紹這會兒在後軍也是眉頭緊鎖,心說就照這樣打下去,就算拿下虎牢,我這人馬也得死一半兒,他正犯愁呢!忽然身邊晃蕩蕩過來一員戰將,就見此人身高在九尺開外,虎體猿臂,熊背狼腰,頭如麥鬥,麵色漆青。兩道朱砂八字眉,一張闊口到耳根,額下一部紮裏紮煞的須髯,猶如鋼針,恰似鐵線,頭戴烏油狻猊盔,身披大葉連環甲,背一對十八節豹尾鋼鞭,手擎開山日月乾坤屠烈大刀,胯下是一匹烈風卷毛黑鬃獸,人馬如一,真是威風凜凜,殺氣騰騰!
這位是誰呢?正是河北“四庭柱一正梁”五大將軍裏頭這杆頂門大梁,冀州王袁紹銀鑾寶殿鎮殿八大將軍裏的頭一個,“鎮昆侖北地賽神猿”鞠義鞠子剛!
怎麼叫鎮昆侖呢?因為現在考古學家有一種說法,說這古昆侖山即是現今的燕山,也就是說古昆侖山就在冀州,是冀州地理形勢圖的代表,鞠義被河北武學名家賀號“鎮昆侖”,可見他當時的聲價有多高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