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回 下 賈文和巧獻安民記(1 / 2)

再說呂布一敗進關來,底下軍校趕緊過來把他扶下馬,幾個人一起給架到軍醫帳,軍醫過來調治,給服下活血藥,擦淨鎧甲戰袍上的血跡;血乃人身之本源精髓,再有能耐的英雄好漢,也架不住三口血那!這是呂布吐的第一口血,將來還有兩口血,都是無敵將以少打多、力戰努血而至,這叫樹大了招風,葉大了招蟲,誰讓你是天下第一呢!有多大能為就得背負多大的壓力,咱們常說“盛名之下無虛士”,特別對疆場名帥驍將來說,這可都是真刀實槍、立馬飲血搏來的功名,絕無半點摻假!

呂布這一敗,可把董卓給愁壞了!尚武溫候啥時候吃過這個虧啊?當晚擺下夜宴,眾人與無敵將把盞壓驚,席間董太師是愁眉苦臉,本來長得就三分嚇人七分像鬼,這一下更難看了!

武決疆場、文謀帷幄,這會兒該著文臣謀士出來獻策啦!這會兒董卓的女婿,“狗頭大軍師”李儒,這個人雖然六科皆通、精於謀略,但是心術不正,善用毒計詭道,他一見老丈人這兒憋屈呢,心疼啦!想了一想,頭一個出來說話,“啊!丞相國帥!這勝敗乃兵家常事,還望您以大漢社稷、尊軀貴體為重啊,無須太過掛懷!眼下緊要之事,依我看那,咱們還是趕緊撤出虎牢關為妙!”

“哦?”董卓聽李儒這麼一說, 肥軀一晃不由得問了“賢婿!此話怎講?這虎牢關可是京師的依仗,天賜的雄險,虎牢一失,唇亡齒寒,關東群賊可直抵京畿重地,則國家東都不複有矣!如何能棄哇?”

李儒聽完了是嘿嘿一臉奸笑,把身子往跟前湊湊“國帥!您想那,如今這關東聯軍五、六十萬兵臨關下,離城五裏下寨,如澎滾洪流,泛天滿地;任虎牢小壩,怎能擋錢塘巨潮?我看守是肯定守不住了,咱還是撤吧!”嘿!這就開始心思著跑路啦!李儒說完一瞧董卓低頭沒言語,又補了一句“您別忘啦!東都雖丟,咱不是還有個西都呢麼?這叫丟車保帥,萬全之策那!”

謔!這一句有點兒點醒董卓了,西京長安,關中寶地,離我老家西涼又近,老賊翻楞著金魚眼,在那兒琢磨開了,李儒又說“泰山國帥,您沒聽說麼?最近街頭坊間流傳著一首童謠,叫:西頭一個漢,東頭一個漢,鹿走入長安,方可無斯難!”

董卓沒聽明白“啊?額。。那。。這個是什麼意思啊?”李儒心裏嘀咕感情我前頭白說了!趕緊說“您想啊!自打高祖斬蛇起義以來,在西京長安傳了十二代天子,被王莽篡了皇位。光武帝走南陽,立都洛陽,到現在又傳了十二代了,這童謠的意思,依我看就是洛陽城氣數已盡,咱不如遷都到長安去,這就叫做一個天運合回!”“

吆!好一個天運合回!說得董卓可真有點兒動心了,他這要是一拍板兒,接下來可就是“火焚洛陽,劫擄王駕,屠戮八百萬,血濺一千裏”的曆史慘劇上演啦!

“虎牢關”這段兒書算咱這部書的分水嶺,接下來的內容就是貼合咱這書名兒,是該著群龍紛現爭霸神州了。因此在咱這部書裏頭沒有魔王董卓挾帝遷都這出戲,怎麼了?有人給阻止了!

這會兒就聽又有人出來說話“咳!國師且慢!微臣有稟!”董卓一聽怎麼有餅?有餅好啊,好幾頓沒吃餅了,那你來塊兒餅吧!到這會兒還惦記著吃那!

那麼出來這位是誰呢?正是奇謀百出,算無遺策的“無雙毒士”賈詡賈文和!前文書說到“美陽城之戰”的時候,賈詡曾經巧獻“連環反間計”,董卓這才得以統領漢軍,一戰大破鐵羌盟,剪除了邊庭禍患,董卓很賞識賈詡的才幹,班師回朝後漢靈帝論功行賞,董卓便奏請賈詡升為討虜校尉,留於中軍智囊,專門兒為他出謀劃策。

今兒賈詡為什麼出來呢?其實他早就料著董卓將來有這麼一天肯定得往西走,畢竟中原不是蠻王暴寇長久立足之地,西北才是他的老家那!董卓一走能幹什麼啊?肯定是燒殺搶掠,倒黴還是京城的老百姓啊!賈詡也算董卓手底下少有的幾個還具有幾分俠義良知的將官,因此賈詡早就想好了,決不能讓老賊得逞!今兒李儒一說西遷之事,他這才趕緊出來!董卓這時一抬頭“嚄,文和啊!老夫意欲遷都,不知你有何高見那?”

賈詡不慌不忙,雙手作揖道“大王!豈不聞帥不離位、王不離國,方才李侍中給您講了一個童謠典故,聽覺巧妙!我這兒呢也有一段兒,不過我不念,我唱!這歌叫‘消災去病延壽長生歌’不知您愛聽不愛聽呢?”

吆!董卓一聽怎麼著?這位要唱一段兒?那感情好啊!今兒真不錯哎!說書的唱戲的全免費,“啊!賈愛卿,我就愛聽你講故事,說典故,這歌聽著名字就好!但唱無妨啊!”

賈詡點點頭,朝殿下一揮手,早有隨行的家仆,從殿外台階下搬上一個漁鼓,一個簡板來。這也是賈詡提前備好的,這會兒他懷抱漁鼓,左手持劍板,右手拍打漁鼓筒底兒,和著節拍,還真就唱上了“天有一人,隔壁搖鈴,隻聞其聲,不見其形,富貴不還鄉,如衣錦夜行啊。。” 賈詡邊唱邊跳,唱辭就是這一段兒,反反複複唱了三遍,這才一收勢,作揖道“嗬嗬!丞相、列位大人見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