趴在牆頭朝裏麵看看,轉手把王海陽拉上去,然後兩人便一起縱身跳下,院子裏立即傳來叱嗬打鬥的聲音,但卻沒槍聲。
還沒等龐雨解席等人感到擔憂,縣衙大門就被王海陽從裏麵打開了,五六式步槍依然背在兩位武警戰士背上,他們身邊則橫七豎八躺著四五個人,有抱著肚子的,有捂著脖子的。都還有氣,隻是在掙紮呻吟。
進門之前,龐雨特地抬頭,看了看頂上匾額。
“臨高縣治……原來我們攻打的就是臨高縣啊……四百年前的臨高。”
大門衝進去之後是正堂,再後麵通過角門應該就是縣太爺的私邸,邊角門居然沒鎖,解席上前一推就開了,他剛感到詫異,卻赫然看到院子裏迎麵站著一人,張弓搭箭正在瞄準著他!
解席還沒來得及感到驚愕,背後已經傳來清脆槍聲。“砰”,是個點射,對麵那人都還沒來得及鬆開弓弦,胸前就開出一個大血洞,鮮血狂飆,那人在滿臉驚詫與痛苦之色中愕然仰麵倒下,臨死前手中仍然緊緊攥著長弓。
解席回過頭,唐健麵無表情的站在他身後,五六半已握在手中,槍口處還冒出淡淡藍煙,解席衝他點點頭。
“謝啦,欠你一條命。”
“戰友之間不說這些。”
唐健冷漠回答,隨即上前頂替了解席的位置,王海陽緊跟其後,兩人擺出互相掩護的姿勢,這回,槍都握在手裏了。
…………
不過此後他們就沒遇到什麼抵抗了,隨著周邊廂房房門被一腳一扇的踢開,所有人都被趕到院子裏麵集合,製壓官府的任務算是順利完成。隻不過除了一堆亂哭亂叫的女人和仆役,進攻者並未找到他們此行的最終目標——本地官員。
“難道人已經逃跑了?”
解席正在沉吟的時候,他身上攜帶的對講機發出了信號,拿起對講機傾聽一陣之後,解席這才鬆了一口氣,笑吟吟抬起頭來:
“當地官員已經被抓住了,還是個縣太爺,是被乙隊給抓了。”
在場眾人對望一眼,臉上都有點訕訕。
後來問起緣由知道,原來這一晚上臨高縣城裏這些本地人也同樣嚇得厲害:在首次發現“倭寇”探子出現在城門口之後,城裏立即封閉城門準備防禦,後來果然打退大股倭寇的“進攻”,還抓了幾個,但這反而更讓當地人害怕——竟然有一百多人的大股“倭寇”忽然出現在城外,這可是海南幾十年來從來沒遇到過的事情!
雖然“打贏”了一陣,但知道大批倭寇還在城外,這個縣官還算比較警惕,當夜就沒敢放鬆,一直帶人在城牆上巡守。晚上頑敵果然卷土重來,不過這一次攻勢之猛烈卻遠遠超出了當地人的想象。
當那輛悍馬車突然衝破城門的時候,這位縣官大老爺剛好就在城門附近,親眼看到三個城門土兵被那怪車撞出去百十步遠,當場喪命。此後衝進來的大批匪徒手中火器之犀利更是超乎想象,倉促圍上去的幾十個土兵剛照麵就被一排火銃放倒,連靠近交手的機會都沒有!
作為沿海地區,海南島上居民曾多次聽聞過倭寇的凶殘,但並沒有親眼見過。眼前這些人個個身材高大,而且專用火器遠程攻擊,和傳說中身材矮小,喜歡用大刀近身劈砍的倭寇形象並不一致,不過那種勇猛凶悍的勁頭卻足以讓人喪失一切勇氣。縣太爺不過是個文官,哪兒見過這等架勢,一看城池已破便想朝城外逃跑,結果正好一頭栽到乙隊手上。
縣官雖然被抓,戰鬥卻並未結束。唐健,解席,龐雨等人終究是一幫現代人,並不了解這時候明朝政府官僚運作的實際情況,特別是戰時體製。他們原以為壓製住當地官衙就能控製局麵,所有計劃也都是由此而定。結果真打起來卻發現:這裏的武裝力量並不完全控製在縣太爺手中,而是由一名千戶所掌握,最重要的建築也並非官衙,而是官倉。
那名千戶也堪稱果斷了,一發現城門被破,城池眼看不保,立刻當機立斷決定燒掉倉庫。幸虧這裏是海島,氣候潮濕,前不久又剛剛下過一場雨,火頭沒能燒起來,反而引起負責維護秩序的乙隊隊員注意——要阻止本地無賴趁亂搶劫,特別是放火,這一點唐健在分配任務時倒是反複叮囑過的。他們武警部隊處理群眾事件不在少數,每次都會碰到這類趁火打劫的家夥。現代尚且如此,何況古代。
所以唐健專門安排了乙隊在隨後入城維護秩序,就是為了防止這種情況。乙隊隊員前去阻止放火,卻碰上城中最大的一股武裝力量,傷了十多個人。不過甲隊的火槍手們立刻趕到,唐健過來一看這架勢立即想到官倉的重要性,馬上下令強攻。
乒乒乓乓一通亂槍之後,縣倉裏麵橫七豎八倒了一片——全都是當地人。這些士兵抵抗的應該說很英勇,但他們碰上的對手實在太變態。
——頭上戴著摩托車頭盔,身上穿了兩三層的外套,最外麵都是厚帆布牛仔衣或工作服,還特意用水浸濕了……最前麵十多個突擊隊員都是這身裝備,其防護能力比起當時流行的棉甲恐怕還要強一點,更何況,這批人作戰方式還不是肉搏!
當時縣衙土兵們已經排列出了一個挺完善的防禦陣形:手中長矛一致對外,任何試圖靠近的人都會同時遭到三四根槍刃攻擊,這一招據說還是當年戚家軍流傳下來的戰術,對付倭寇屢建奇功。然而這次他們碰到的敵人根本沒想靠上來,一頓排槍後土兵就統統倒地,連舉團牌的都沒例外——而那原本正是專門用來防護火銃鉛子的。
…………
等到天亮時,大明崇禎二年的臨高縣城已經完全落入這批悍匪之手。不過和傳說中專門燒殺搶掠的倭寇不同,這幫人居然沒有任何劫掠意圖。反而把十多個趁亂企圖放火搶劫的地痞無賴給打死了。所有人都被要求呆在屋裏不許上街,語言雖然不通,凶狠的表情和動作卻足以表達這層意思。
被俘人員都被救了出來,還好都沒受什麼傷害。李老教授那副文質彬彬的學究氣質起了大作用,在這個時代讀書人總是很受尊敬的,他甚至沒被投入大牢,被關押在文廟裏了。當突擊隊員們找到他時,老人家正興致勃勃研究文廟裏那些文物呢。
女孩子們也還算好,她們被集體關在了一間小屋子裏,看守她們的是幾個半大孩子,好奇心很強,一直擠在門口朝裏麵張望,但總算沒什麼出格的舉動。姑娘們提心吊膽熬了半宿,然後便聽到了外麵的喧鬧和槍聲,看守者們自然一哄而散,於是便很輕鬆的獲救了。
一切看起來都挺簡單,不過不簡單的事情才剛剛開始……
公元1629年,大明崇禎二年,來自“瓊海207”號輪上的旅客們終於確信:他們在某種奇異條件下,穿越將近四百年的時空,來到了大明王朝。
而他們來到大明後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攻占了一座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