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節 新人表現之大將(2 / 2)

二為米倉道 興元向南行,溯漢水支流濂水而進,穿越米倉山,再沿宕渠水而行,即到達巴中。由此向西可閬中,取道西至成都。若繼續順流而下,則能抵達宕渠、墊江,彙入西漢水,南入大江。由此南徇三巴,圖謀東川。

此外,關中入蜀的陳倉道由長安沿渭水西行至鳳翔,翻越秦嶺山脈西端,向西南過散關,到鳳州,沿著嘉陵江北段而下,經河池、武興、關城、白水關,至利州與金牛道彙合入蜀。

陳倉道迂回遙遠,不若褒斜道近捷,但較為平坦易行,又有嘉陵江水運之便。

如今鳳州雖在主公手上,但利州咽喉之地,卻仍在王宗弼鎮守之下。

西控秦隴,由漢中西行,可達武興,階州,成州,略陽等地,此處土地險阻,有麻田、氐叟,多羌戎之民,北接天水、南安、隴西,南臨梓潼郡,陰平有景穀道(又名左擔道)通往江油和涪縣,乃是蜀中側門,雖然此地貧瘠,不可不重。

東達荊襄,由洋州沿漢水而下,可以從秦嶺、巴山之間的缺口向東到達西城,稱為“西城道”。循漢水東進過旬陽、錫縣可至鄖州,由此東去陸路可入南陽,抵達名都宛城(今河南南陽市),史稱“旬關道”。從鄖關東南順流而下,則到達江漢平原的北方門戶——重鎮襄陽。自西城東南陸行,還有一條支路可達上庸(今湖北竹山)、新城(今湖北房縣),然後能夠南下秭歸,或東去襄陽。”

“此數路之中,洋州北通關中,控子午、西城、儻駱諸道,實是咽喉要道,一旦為他人所取,我興元防不勝防,當速派一上將,立可襲洋州,西城,屯兵駐紮,互為犄角,進可攻略山南東道,退課可保漢中之東平安。”

“褒城縣,乃是褒斜道入口,可速派一支偏師,取了褒城,免得褒城之敵投了鳳翔”

“如能得了利州,則蜀中在漢中,失了立腳之處,劍門崎嶇難行,蜀軍日後,定然難出西蜀一步,隻是王宗弼乃是蜀中大將,又有堅城,怕是難取。”

“米倉道直通東川,如能大軍快速出動,奪數州之地並非難事,隻是我軍兵少,怕是力有未逮!”

“故以末將看,但攻略東、西、北三數處孤軍駐守之地,對蜀中,則先取守勢,後圖攻略。”

洪杉手指臂畫,將漢中地理娓娓道來,李煜邊聽邊點頭,心裏讚歎:“果然強將手下無弱兵,王宗播甚是識人!”

待洪杉說完,李煜笑道:“洪統製武藝高強不說,論事條理如此清晰,文武雙全,真乃是大將之才!洪統製所言,眾位以為如何?”

李煜話剛落音,武官隊中,又轉出一將,洪聲道:“主公,臣有話講”

李煜抬頭看時,原是蜀軍東營的一名校尉,隨笑道:“孫校尉請講!”

孫校尉從懷中,拿出一幅卷軸,想眾人一展:“各位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