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上古一脈(1 / 2)

“哈哈!真是太讓人高興,原來我們是同宗同源啊。”滇國國君於寶殿上大笑起來。“同宗同源?”衛青、張騫、柳蕊張口結舌,不知所雲。

“喔,你們或許不知,我滇國乃上古先秦楚國一脈,中原戰爭紛亂之時遷徒於此,創建滇國,如今已是多年未見故士之人,真乃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哈哈!”滇國國君捋須又是一陣長笑。

“原來如此!這可真是奇妙!三百年前是一家啊!”三人悟之後也齊聲歡笑,殿內外充滿了快樂友好的笑聲,真沒想到西域之行竟找出個同宗兄弟國來,這或許也是天意,不用說盟議之事必定事半功倍。

果然滇國國君聽完他們來竟後欣然點頭,同時也問了一些有關大漢的事情,言間似在思索某個問題。聽完後抬頭道:“故土大使來滇,鄙國不勝欣喜,能與大漢聯係定盟也是於雙方都有利之事,可促進兩國的溝通與發展。”

張騫激動起來,不等他說完已接道:“陛下果高瞻遠矚,胸懷長略,此盟議確是友好,有利之極,更何況我們原乃同棕,這緣源更非一般別國可比,正好……”“不錯!”滇國君打斷張騫的話道:“大政是如此,不過取得故土來客,聯想借此借此請教一些問題,不知可否?”說完神秘地一笑,三人相顧,卻不知這國王葫蘆裏賣什麼藥。

一連幾天,滇國國王都沒有喚他們上朝議事,隻是到了第五日才得以見到他。三人望了望置身之地都不由有些驚訝,原來此處四壁都是書卷,還掛有山水墨畫,透出一股濃濃的書香味與莊雅之氣。

三人隨手取了一些來看,卻是《詩經》、《老子》、《莊子》、《論語》、《九章》、《九章》等先秦諸大家遺著,看來這滇國國君對故土文化還相當傾慕與感興趣的。

“哈哈!這是聯的禦書房,今日就是想與諸位大漢貴使討論交流一下故土的先秦文化,同時也好討教一些問題,以解平日疑惑。”一個聲音爽朗地從背後響起。三人記忙轉身行禮,同時說道:“哪裏、哪裏,我等才疏學淺,不要叫陛下失望才好。”

四人重新分賓主落座,使臣卻已俸上香茗,香霧 中卻別有一番茶論文化的滋味,滇池國國王喝完一茶,道:“故土文化博大精深,聯平日所讀也是一知半解,但知先聖卻以孔子、老子、莊子、屈大夫等為勝,諸使以為然否?”“這是當然。”三人一致點頭。

“先聖之言果含意深刻,震人心聵,如‘福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正複為奇,善複為妖’等皆為至理名言,吾一日三省,不敢或忘,也添豁達之心態。”“是啊!”“不錯。”“陛下之言甚是。”三人紛紛讚同,且都知這兩句分別出自《莊子》、《老子》。

然滇國國君接下去說的“‘美成在久,惡成不及攻,可慎與’‘人大喜邪,毗於陽’;‘大怒邪,毗於陰’;‘人而無以先人,無人道也’,‘人而無人道,是謂陳人。’”就逐漸越說越深奧,衛青偏武與兵法對諸子百家僅是涉獵,不作深研,而張騫乃郎中本色更多了解的是醫書,故兩人聽了半響後卻逐漸接不下去。

滇國國王臉色有些微變,似有些不悅,正當此時柳蕊卻不不慌不忙地舉茶道:“正是‘與善仁,言善信。’陛下,胸懷修養卻高人一層,讓人好不欽佩。”“喔,過譽、過譽。”滇國王重展歡顏,把茶一飲而盡,再言道:“文滅質,博弱心,貴使意下如何?”

“過分文飾是不好,但像屈大夫的文采確是一絕啊,如‘製芰荷與為衣兮,集英蓉以為裳’;‘吾令鳳鳥飛騰兮,繼之以日夜,飄風屯其相離兮,帥雲霓而來禦。’真的妙不可言、神來之筆。”

“哈哈!屈大夫的文采,那是自不待言,聯就異常欣賞他的《九章》、《九歌》《離騷》等辭賦。”“嗯,是《湘君》、《湘夫人》嗎?”……說到此處,衛青、張騫更是接不上口,隻是他們在討論屈原詩文而已。”

“不是,是《國殤》與《離騷》聯最佩服的就是屈大夫那堅貞不渝的愛國熱情和對理想的不懈追求。”言畢閉目吟唱起來:“‘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