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0五(1 / 3)

戰爭之道,千變萬化。但是基本的有三點一直沒變化,天時地利人和。

而其中,人和是基本中的基本,因為所有的戰爭,都是要靠人去打的。如果作為戰爭主體的人根本不想打,那麽空有天時地利也無濟於事。

現在清河的兵將們就有些這樣的想法,先前讓他們出城布防就已經滿腹牢騷了,很多人都是抱著一旦有事隨時逃回城內的念頭才出城的。現在又讓他們去守鴉鶻關,一旦開打立刻首當其衝,建州辮子兵的厲害他們是知道的,到時候擋不住的話連跑都來不及。

但是在楊鎬的麵前他們哪裏敢說半個不字,也沒有任何正當的理由拒絕。待到回城之後,眾將立刻湊在一起商議對策。

張旌原本是遼陽的遊擊,撫順之敗後他奉命帶三千兵馬增援清河城。他所部原本都是機動部隊,野戰算是其本行,雖然談不上齊裝滿員,但是素質總算是比一般的衛所兵要強些。

他知道女真鐵騎的戰鬥力很強,但是畢竟以前是在遼陽駐紮,沒有直接和女真人打過交道。所以此人還算是有些自信,認為軍令不可違,要是真逼的沒辦法了去也就去了,大不了和女真兵幹上一仗,就算打不贏應該也不會輸的太慘。

而鄒儲賢和守堡官張雲程則是認為楊鎬下的軍令乃是紙上談兵,這樣的任務隻有那些勇於犧牲的精兵死士才能達成,清河城內的官兵沒有任何一支能達到這樣的素質。強行把隊伍拉到鴉鶻關,估計天天都要有逃兵。

他們倆都是老油條了,在軍中混了十幾年,什麽事都見過,對於軍隊裏這點事他們是很清楚的。軍隊裏不是當官的隻出一張嘴一道命令就決定一切,尤其是在以喜歡爆發嘩變鬧事的邊軍係統裏更是如此。

這年頭當兵的也不好管理,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正經人家老實本分的人哪個會來當兵?來的都是些刁鑽油滑的歪瓜劣棗。除非一手拿刀子逼著他們,一手拿銀子哄著他們,要不然處處跟你陽奉陰違,現在若真得調他們去鴉鶻關,會發生什麽事簡直不用想。

他們三人是清河軍中當家的將領,商量來商量去最後都覺得自己去說是絕對不行的,萬一觸怒了楊鎬,罷官還是輕的。最後把主意動到了嶽翔的頭上,覺得嶽翔現在頗得楊鎬的重用,也許他能從中替他們周旋一二。

其實嶽翔先前所建議的堅壁清野,憑堅城用火炮,他們雖然覺得有些保守,但是不失為一條可行的辦法。把力量分散到城外層層布防,對付一般的敵人還行,對付驍勇的女真鐵騎就成了添油戰術,被敵人各個擊破的可能性很大,而且未必能起到什麽實質性作用。

把實力集中在城內,死守城牆,限製對方的騎兵野戰優勢,充分發揚火器大炮的威力,尚有一拚。他們先前曾依照這個路子認真準備過一段時間,但是後來楊鎬來了被迫半途而廢。

所以他們認定嶽翔肯定也是反對楊鎬的做法的,現在唯一能在楊鎬身邊說上話的人就是他了,而時間緊迫,三人決定立刻前去找嶽翔關說。

嶽翔此時也是處在煩惱之中,他很想擺脫楊鎬,但是又不想看到那麽多人被他送上絕路,也不忍看到清河城就此葬送在他的愚蠢計劃之下。清河已成危險之地,眼看時間一天天的過去,現在他當務之急是趕緊離開,但是他又不想和楊鎬一路。偏偏除此選擇外又沒有其他的路可走,嶽翔現在是既矛盾又苦惱。

還有更令他莫名奇妙的事,派去蒲河所打探消息的人已經回來了,探知的結果竟然是李亮的商隊竟然還滯留在城內,李亮根本沒跑。隻不過因為前一段時間女真入侵,到處人心惶惶,很多邊民離城向沈陽、平虜堡一帶逃難。李亮的商隊夥計趟子手也是逃散了大半,李亮無法湊夠足夠的人手,又一直沒有嶽翔的消息,故此才滯留至今。

這番道理合情合理,嶽翔也是感到有些莫名其妙,難道說自己的判斷是錯誤的,李亮其實並非是真正的內奸?要不然他幹嘛不跑?不跑說明他不心虛。

但是除了他之外,嶽翔實在是想不到究竟還有誰能泄漏出他的消息。想來想去還就是隻有李亮有這個條件。以他對嶽翔的大哥那種忠誠的程度,很可能是他和女真人達成了某種交易,想用他自己做奸細來換取嶽家大少爺的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