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公子無雙(1 / 2)

慕容卿神色淡淡,眉宇間的冷肅在茶煙中被衝淡,“我不過是一介武將,何德何能能入耿先生的眼。”

耿南仲笑著道:“武將?青遠兄可是這文昌閣的九鬥上賓,有驚世謀略之才,誰敢小瞧。”

這文昌閣定期會擺台舉行文鬥,所有有識之士均可參與,比試內容涉及天下大勢及諸子百家,最終折桂者可獲得相應稱謂。這稱謂共分九等,“一鬥”最低,“九鬥”最高,每勝一局晉級一次。

而之所以以“鬥”計,是因為自古形容有才之士,便是用“才高八鬥”。文昌閣以“九鬥”為最高,一方麵暗喻當今文學之鼎盛勝過以往任何朝代,另一方麵是因為“九”為大成之數,所謂“九九歸一”,得“九鬥”者,畢竟是驚才絕豔,文韜武略無一不精的全才。

慕容卿曾被稱為文昌閣“九鬥”上賓,也就說明他曾經至少連勝九場!

在參與過文昌閣文鬥的學子看來,能獲得“九鬥”者,無一不是狀元之才。隻是過去三年來,還未曾有人獲得“九鬥”,即便是當今狀元蔣季元,也才堪堪“七鬥”。

三年前京中最負盛名的才子慕容卿就曾獲得“九鬥”稱謂,眾人翹首以盼等他參加科舉,好一舉蟾宮折桂,誰知這慕容卿也不知道哪裏出了毛病,竟然從了軍。

棄文從武,自毀前程。

真真是令人惋惜。

文昌閣內熱鬧依舊,卻誰也沒發現,他們口中的惋惜之人正坐在小廂內飲茶,他姿態優雅從容依舊,隻是眉宇間已經沒有當年的肆意狂放。

慕容卿眸中笑意淺淺,顯然也想起了當年擺台的事,“不過是年少氣盛,做的一點可笑之事罷了。”

“哦,那我這個‘八鬥’上賓,豈不是更可笑?”耿南仲笑著道:“當年若不是你,這‘九鬥’之位可就是我的了!可還記得當年我邀你與我一同協助太子時說的話?”

見慕容卿不動容,耿南仲繼續道:“若是你未曾出現,我也就不強求你。可這次你主動出手,既救了蔣季元,又幫了太子,還令鄆王殿前出醜,一箭三雕,精彩絕倫。往後你我皆身處宮中,若是能聯手,定能成就一番大業!”

“我對大業並沒有興趣。”隻想鏟除掉蔡京。

“那為慕容家雪恥呢?!”耿南仲衝口而出,說完,才意識到自己說錯了什麼。

現在,至少明麵上,慕容一家獲罪是因為慕容灃行軍出錯,至於其它的,慕容卿應該還是不知道的。

慕容卿看著耿南仲,卻是語氣平靜,“耿先生知道什麼?”

耿南仲腦海中一個念頭忽然閃過,“我一直在懷疑你當年突然離開京城的原因,莫非是因為知道了當年事情的真相?!”

耿南仲越想越覺得這是真正的原因,頓時激動道:“這些年你一直在暗中調查?”

慕容卿麵上無波無攔,“我不會幫太子,過不會幫鄆王。不過可以與你聯手,鏟除掉太子的勁敵。”

“你是說……”

慕容卿道:“如今鄆王在朝中有太師蔡京父子、少宰王黼、太傅梁師成等人支持,反觀太子,除了東宮外,朝野幾乎無人。”

耿南仲恨恨道:“這些奸臣佞賊,太子不屑與他們為伍!這些年我與太子一直試圖拉攏朝中大臣,隻是未見成效。蔡京等人在朝野運籌二十餘載,三省六部皆是他們的朋黨,根本無法撼動!”

慕容卿道:“我看未必。”

耿南仲心中如千石激起,“青遠兄有辦法?!”

慕容卿搖頭,“辦法目前沒有,隻是王黼與蔡京父子不和,憑這一點,未必沒有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