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勝負已分(1 / 2)

鄆王正要稱謝,突然被人打斷,原以為是太子趙桓,沒想到卻是康王趙構。

鄆王滿臉不悅,嗤笑道:“九弟,莫非你認為你所做能勝於我?”

趙構搖頭道:“不是我,是太子。”

“太子?”宋徽宗轉頭,看向趙桓,臉上顯然是不相信,“太子果真如德基所言,能勝過鄆王?”

趙桓心裏正著急鄆王搶了風頭,話題一落到他頭上,他當即照著耿南仲所交待的謙遜道:“兒臣文采不及三弟,更不及父皇,兒臣不敢說自己所做能勝過三弟。”

宋徽宗聽這話還算順耳,“嗯,身為太子,知己知彼也很重要。那德基怎麼說你能勝於鄆王?”

趙構道:“我觀皇兄氣色,似有穩操勝券之意。”

宋徽宗笑著,卻注意到別的,“德基什麼時候也學會相麵之術了?朕怎麼從不知道。”

趙構道:“兒臣近來一直在聽張虛白道長論道,剛學了點皮毛。”

宋徽宗熱衷於道家文化,這一點舉國皆知。宮內還特地建了道觀,如今最有名的就數林靈素和張虛白兩位道長。

“好!改日你也同朕說說都學了什麼。太子,德基所說可是真的?”

趙桓當即道:“父皇,兒臣自知文采不及,但又深知萬壽山對父皇來說意義非常,日前偶然得到一篇佳作,正想請父皇與三弟同賞。”

“什麼佳作令太子如此刮目相看?”

趙桓從懷中將文章拿出來,恭敬呈遞,“父皇請看。”

宋徽宗看了他一眼,將文章拿過。

宋徽宗心中對太子所言並不怎麼相信,往常太子也不是沒有拿過文章給他看,但多數不堪入目,是故剛開始看的時候,徽宗臉上毫不掩飾的意興闌珊。

但是沒過多久,徽宗臉上就變得激動。

鄆王皺眉。

趙桓隻覺得胸中吐出了一口氣,姿態也自信了不少。

宋徽宗拿著文章,坐到王座上,提起朱砂筆,激動批注:“字酣墨飽,無一可補苴調胹之處,更難得的是讀起來炳炳烺烺,宛若筆底煙花,筆力可獨扛,堪比班馬文章!”

竟然可以與班固、司馬遷相媲美?!

即便是鄆王也從未受過宋徽宗如此誇獎。

“做此文章的是何人?!朕定要看看,是何人能做出如此精妙絕倫,兼之辭藻華麗的文章!讀過此文章,天下人皆知萬壽山之美!”

趙桓道:“兒臣也是剛剛從民間偶然得到此文,尚不知是誰所做。目前隻知似乎是從文昌閣傳出來的。”

“哦?民間所得?”宋徽宗皺眉看向鄆王,臉上露出不滿,“既是民間所有,鄆王應該比太子更加清楚才對。”

宋徽宗一直覺得鄆王與自己最像。

兼之鄆王是眾多皇子中,第一位在民間開設供天下學子舉學論書場所的皇子,曾經大受宋徽宗稱道,還發過聖旨嘉獎,因此鄆王在民間學子中的形象一直不錯,素有愛才的美名。

現如今這篇連宋徽宗看來都精彩絕倫的文章,竟然不是鄆王率先發現,而是太子,宋徽宗心中自然不滿。

鄆王心中惱恨,但此時也隻能設法補救,“兒臣近來一直在忙兵部武選之事,所以疏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