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曉,你我父子一場,此去一別,恐怕隻有西國再見了。”
他笑笑;
“願父早登淨土,得見世尊。”
“感恩。”
“阿彌陀佛。”
看得淡生死,便無所掛礙。
如我說言,三月十六,一夢劉一滿門、昔日沙場軍將大臣,還有南宮。我見到了所有人,唯獨沒有見到覺明菩薩和兄長。十七一夢,見諸佛世尊菩薩大士摩訶薩陀齊聚。是時彌陀世尊出廣大音聲而告我,明日申時接我往生。
時間很倉促,而我毫無不舍。當知;便就今朝成佛去,樂邦化主已嫌遲。怎有嫌太過倉促的說法啊?思索如是,彌陀世尊當即含笑,一夢而醒。第二天,在竹林,眾人齊聚,趙普軒不清楚什麼時候知道的,昭告天下,京城百姓差點把京城城門擠碎了。
今天一早,我收到了一封書信。是清涼庵法師發來的——她是早知道我要往生了。
……
“貧尼得聞居士往生,蒙佛接引,心生歡喜;隨喜居士功德,願居士往生極樂後不舍眾生,倒駕慈航。”
……
法師戒臘便有二十四夏,想來,人的一輩子,差距就在這兒了;她當即頓悟當年她於我是貪愛,辭親割愛,入道場,出家弘法。而我卻在煩惱妄想中度過一生,蒙佛加持慈悲不舍,今才得以預知時日,得生淨土,實在慚愧。
坐在他曾經就地往生的位置,心有所感。十三年,十三年……長安陵已經弄好了,那是一處合葬陵寢;今先說後話,再道如今。
……
清高祖碎虛仙帝二十六年,高祖仙帝碎虛劉一玄清,駕崩於京郊竹林,享年四十九歲,諡號“清聖賢永昌開國高祖大道永昌前無古人武道智勝天道昭昭仙帝碎虛”。曾歸隱二十三年,育有二子,其細事,不詳。遂後葬入京大都郊二百零三裏處長安亭,其處有園林三百,甚深精美。廿載有餘,經清太宗仙帝批準,其妻列入長安亭,長安亭內兩處合葬墓,“兄劉一氏祈雲?嫂陳小玉墓”、“先父劉一氏祈清?先母劉若墓”。
其兄及清高祖仙帝故裏長安,故此陵園,名為長安。
其陵園所在地,源於一首歌謠,“一去二三裏,煙村四五家……”
……
臨終之前,沒有那麼多華麗的事,隻是平平淡淡的。實在倉促,他們有些措手不及。霍曉和然兒還回不來;其實,我和霍曉打好招呼,他定會安撫好小然。申時將至,如意坐,彌陀印。見日落黃昏,歎人世浮沉;
緩緩睜眼,啟幹燥嘴唇,道:“自我往生之後,家中財產留有受用後,願你們可以將其餘者廣種福田。”
看看劉若,我隻是緘默笑笑。她自會我意,無需多言;看看老太太,老太太如今也很坦然。
“願您稱念佛名,早生淨土。”
“我與您吵了一輩子,至近些年,不知您有所察覺不。”
“請您開示。”老太太合掌道。
“言多失道,莫說兩舌惡口等等口業諸惡,乃是招惹是非鬥爭之源。”
老太太聽聞之後,便淚流不止;
申時至,我見彌陀遠相迎,心生歡喜;除觀音勢至清淨大海眾菩薩等,又見覺明、智雲二位菩薩——早說嘛,這倆人不會不來的。
含笑而去。
——世事浮雲,繁華如夢;人之一世,或是求之不得,或是信手捏來,但都一世百年不至。縱擁世間美好,壽命安康,不過百年爾耳。縱受世間苦惱,受病幹消,亦不過百年爾耳。從皇帝到比丘,從比丘到皇帝,再從皇帝到平民;從土中來,再入土去,來了未來,去了未去。人生無常,大夢一場。多謝你,同我觀此三千浮華。
(意魔刀君VIII?之?期以安然?卷終?大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