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頃,黥布領兵來到,合在一處,殺進陳縣。隻見城內,又被燒過,到處都是殘垣破瓦,斷壁斜梁。呂臣歎息罷,與黥布道:“假借王命,終非長遠之計。如今天下紛亂,欲成就大事,還須依仗望族。”黥布道:“某在番陽時,聽說項梁叔侄二人,殺了郡守,聚集近萬人,已在會稽舉事。想這項家,本為名門望族,那項梁又是楚將項燕之子,名聲在外。某料他日後,必能成就大事。”呂臣道:“我在淮南時,也曾聽得他大名,端的是個人物。若能請過江來,必能製住章邯。”黥布道:“既然你也這般看好他,明日,某便趕去江東。將軍自在這裏駐守,項梁來時,正好做個東道。”呂臣道:“呂某兵少將寡,恐難守住陳縣。”黥布道:“某將肥誅、張買和三千兵留下,助你守城,定保無恙。”次日,黥布便帶上那兩百馬軍。投江東路來。
話說自陳勝發難以來,天下大亂,各地英雄豪傑並起。時有一人,不甘寂寞,亦欲響應。此人姓項,名梁,排行第二,祖居楚下相縣人氏。長得身材高大,儀表堂堂。他哥哥早死,三弟項纏,父親便是鼎鼎大名的楚國大將項燕。這項燕素為楚人敬仰。當年曾引兵數敗秦將李信,為楚國建立大功。隻因後來秦發傾國之兵,項燕軍力懸殊,才致失敗。他在徐城自殺後,楚國也隨之滅亡。項家人怕遭報複,紛紛逃離下相,去他處躲藏。
項梁一開始,避禍逃在櫟陽,沒幾年殺了人,隻得又搬往別處。幾經漂泊,總算在吳中,安下身來。這江東地方,本是才俊輩出,偏當時吳中,賢智才人雖多,本事卻沒一個能比得過項梁的。當地人見項梁才學出眾,辦事幹練,自是十分敬服他。每遇地方上興大工,或富貴人家出喪,都要請項梁來主辦。說起那大工、大喪,事極繁瑣,人頭又多。若操作不當,調度失宜,不是貽誤事體,便是虛糜費用。所以主辦之人,非有十分才幹不能勝任。項梁早有把握,先定下章程,再派人去辦,暗地卻用兵法管束,誰不畏服?以此所辦之事,皆井井有條。項梁才名,因得傳遍江東。
項梁長兄項超,英年早亡,遺有一子,名叫項籍,字羽。項羽自幼喪父,從很小起,便依著項梁生活。七八歲時,開始學書。雖然天資聰慧,卻是個放蕩不羈之人,學沒幾年,便厭將起來,不肯再學。項梁心想:“我家世代將門,男孩性格本與文墨不一路,何必勉強?不如教他武藝,或得成就,也不至墮落家風。”遂讓項羽換學劍術。項羽學了一年,又不肯再學。項梁大怒,將項羽喚到麵前,大加責備:“你年紀也不算小了,終日隻是嬉遊,懶求前途。似你這般文不成,武不就,長大之後,何以自立?”項羽應對道:“並非侄兒不肯上進,實是這兩件東西,太無用處,徒費心力。花那麼大工夫學書,僅為記個名姓。學劍雖有趣些,但也隻能敵一人而已。侄兒意思,要學就學個能敵萬人的本事!”項梁見他有這等誌向,暗暗稱奇,便道:“既如此,我就教你兵法。”項羽歡喜,遂跟著叔父學習兵法。偏他是個沒長性的人,做甚麼都憑一時高興。起初尚肯留心聽受,及領略了用兵大概,覺得並無大趣,就不願再繼續學了。項梁知這侄兒天性如此,隻好隨他。
https://www.biqiugege8.com/book/43298/26523387.htm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qiugege8.com。筆趣閣手機版閱讀網址:m.biqiugege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