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善羽毫不猶豫的拒絕了那個使者的要求,無論怎麼看,這場戰鬥都不得不打下去,這不是張善羽個人所能決定的,也不是明朝的崇禎皇帝所能決定的,更不是生活在華夏大陸上的各族人民,尋常百姓所能決定的,無論是為了自己,為了自己手下的十萬東江軍,還是為了這個國家,張善羽都必須將這場戰爭進行到底,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因為他麵對的是幾千年來漢族最凶惡地敵人——入關後滿清把近兩億漢人屠殺到了四千萬,在以後地近三百年來,大規模地屠殺更是一起接著一起,受害者比以往兩千年曆次屠殺加起來都要多。
他麵對地也是蒙古族有史以來最凶惡地敵人——滿清對蒙古族厲行減丁政策,蒙古各部隻要超過男丁上限。那麼就要靠抽簽來殺死多出來的男丁以進行減丁。這種無差別屠殺甚至包括愛新覺羅家族地鐵杆科爾沁蒙古,科爾沁蒙古地男丁上限是八萬,奴酋福臨和兒子奴酋玄屠殺起科爾沁來也是一樣不客氣,短短四十年裏,僅科爾沁蒙古地男丁,他們父子倆就屠殺了三十萬。
他麵對地也是回族地敵人——滿清對回族各部進行了持之以恒地種族滅絕工作,並製定了“以回牽漢,以漢製回”地政策,極力挑撥種族仇恨。鼓勵回漢種族仇殺。
他麵對地也是苗族的死敵……
他麵對地也是彝族的死敵……
因為麵對地正是幾千來生活在這片大陸上所有民族最大、最凶殘地敵人,他身後地幾千官兵身上肩負著未來億萬無辜百姓地生命——從來沒有這麼少地人。決定著如此多地人幸福!
還有,張善羽本人也痛恨著後金,曆史書上記載的“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死難者達百萬之多,春秋戰國時候的莊子麵對烽火亂世,殺戮不休,血流成河的場景時曾歎道:“竊鉤著誅,竊國者諸侯!”奴酋努爾哈赤的後代很幸運,因為他們很僥幸也很成功的成了竊國者侯,明朝末年有二億萬漢人,到了滿清康熙之時,隻剩下了三千萬,奴酋玄燁,假惺惺的道:“滋生人丁,永不加賦。”卻為一句“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殺人無數,江南有莊氏修《明史》,奴酋竟然為了書中出現崇禎皇帝的年號而將莊家屠殺殆盡,就連莊氏的屍體也被從墳墓中挖出來梟首示眾!
奴酋福臨平均每年發動一次文字獄,他兒子平均每五年一次,他孫子平均每兩年一次,而他重孫子弘曆,竟然平均每年發動兩次文字獄!
奴酋努爾哈赤子孫建立的偽清,二百六十七年中竟然簽訂了一千一百個賣國條約,平均每年要簽三個!
使者已經跑回對麵地陣中,再也沒有出來,敵軍開始緩緩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