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 哭牆(2 / 2)

林軒凝視那神秘莫測的鏡子,再低頭看著掌心裏的斯芬克斯靈藥,心底忽然有了一種神聖的使命感。

太多人因地球軸心的秘密而死,就算為了那些人的遺願,他也應該吞下靈藥,去透視鏡後的世界。再者,總要有人站出來結束地球軸心這件事,把秘密明明白白地公告天下,以免更多人前赴後繼地陷入欲望的泥沼。

能力越高,責任越大,既然上天選擇他出手熔化冰雪,打通了隧道,那麼,他就有責任、有義務繼續走下去,直至生命終結。

“歌聲,似乎又有歌聲了?”他豎起耳朵,諦聽四周的動靜。

他不清楚此刻響在耳邊的是不是幻聽,依稀分辨,那是一首中國人也非常喜歡的俄羅斯歌曲《喀秋莎》,歌詞是:

“正當梨花開遍了天涯,河上飄著柔曼的輕紗。

喀秋莎站在那竣峭的岸上,歌聲好像明媚的春光。

姑娘唱著美妙的歌曲,她在歌唱草原的雄鷹。

她在歌唱心愛的人兒,她還藏著愛人的書信……”

情不自禁的,林軒跟著那歌聲哼唱起來。

這首歌曲創作於1938年,馬特維?勃蘭切爾作曲,米哈伊爾?伊薩科夫斯基作詞,由民謠歌手麗基雅?魯斯蘭諾娃演唱,是一首二戰時蘇聯經典歌曲。它描繪的是前蘇聯春回大地之時,一個名叫喀秋莎的姑娘對離開故鄉保衛邊疆的情人的思念。這是一首愛情歌曲,節奏明快簡捷,旋律樸實流暢,因而多年來被廣泛傳唱。在蘇聯的衛國戰爭時期,這首歌使美好的音樂和正義的戰爭相融合,把姑娘的情愛和士兵們的英勇報國聯係在了一起。這飽含著少女純情的歌聲,使得抱著冰冷的武器、臥在寒冷的戰壕裏的戰士們,在難熬的硝煙與寂寞中,心靈得到了情與愛的溫存和慰藉。

戰後,蘇聯當局為了表彰《喀秋莎》這首歌在戰爭中所起到的巨大鼓舞作用,專為它建立了一座紀念館,這在人類的戰爭史和音樂史上,應該是首例。

不知為什麼,一聽到這首歌,林軒就想起了堂娜。

他甚至覺得,那就是堂娜在唱,而且是唱給她聽的。

“堂娜,你在哪裏?”林軒低語。

之前,從原先生居處的奇特屏幕中,他看到了堂娜正坐在一艘靜止的二戰潛艇上麵。那一幕,使他的精神和思維陷入了一片混亂之中,因為當初堂娜是消失在鬼湖拉昂措的詭異裂縫之中,在此地出現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堂娜——”他提氣大叫,“堂娜,你是不是在鏡子後麵?”

他這樣叫的時候,腦子裏又浮出了另一個奇怪的想法,這想法頓時使他渾身冰冷,如同大夏天被拋進了陰冷的地窖裏。

“堂娜,你是不是在鏡子裏麵?”——這,就是他的想法,一個瘋狂的、可怕的、詭秘的、不可理喻的、無法用常理解釋的想法。

如果您覺得《觀藏生》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20/202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