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格桑的遙感術(2 / 2)

林軒靜靜聽著,直到格桑的聲音變得正常穩定,才問了關鍵的問題:“他們究竟在什麼地方?怎麼去那裏?”

格桑指向那小小的水窪:“我從那裏進去,思想之樹的觸須無所不至,就能抵達那裏。”

林軒不禁苦笑,思想能去的地方,身未動,心已遠;而身體能去的地方,卻是小得可憐,隻不過方寸之地。

“《淮南子》中說,天下之物,莫柔弱於水,然而大不可極,深不可測;修極於無窮,遠淪於天涯;息耗減益,通於不訾。上天則為雨露,下地則為潤澤;萬物弗得不生,百事不得不成。大包群生而無好憎,澤及蚑蟯而不求極;富贍天下而不既,德施百姓而不費。行而不可得窮極也,微而不可得把握也;擊之無創,刺之不傷;斬之不斷,焚之不然;淖溺流遁,錯繆相紛而不可靡散,利貫金石,強濟天下……”

格桑說的這些中國古籍上的箴言林軒也讀過,而外國哲學家也有“一滴水中看世界”的名言。

萬物生息離不開水,水包孕萬物且滋養眾生,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資源。

“透過這水,我能遠觀萬裏,看到九幽之下。可惜,看到隻是看到,卻不能做更多?就如同我看到鏡中花枯萎、水中月圓缺,又有什麼用?”格桑睜開眼,抬起頭,仰望瑪尼石陣中的最高點,“現在,我是一棵植物,停在這裏,根紮在水中,就再也不能移動到別的地方去,對這個世界不能有任何幫助。這就是生命的詭異之處,知者能言而不能動,不知者茫茫然不知該向哪裏去……人類先哲們創造的精妙知識就在一代代傳承中零落丟失,所剩無幾,這正是人類最大的悲哀,無法實現知識的累積遞增。”格桑苦笑,轉過臉凝視林軒,“知道地球的結局還不如不知道?不知道,最起碼可以麻醉自己,遠離噩夢襲擾。”

林軒聽懂了格桑說的每一句話,單刀直入地問:“我能做什麼?我做什麼就能挽回敗局?”

格桑搖頭:“你什麼都做不了,因為你不是遙感師,沒有任何遙感能力,看不到我眼中的世界,也找不到山底的神秘世界。放棄吧,這是命。”

她裹緊了那破舊的僧衣,沉沉地閉上眼,進入到無聲無息的假寐當中。

林軒看著格桑,對方是那麼年輕,卻已經背負了太多不屬於這個年紀的痛苦。

這個世界,不管是誰,能力越大責任就越大,而格桑無疑就是能力超強的女孩子。

“我得找到他們。”林軒歎了口氣,凝視格桑的雙眼,“那是埋在雪山底下的大隱患,一旦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就無可避免了。”

格桑不動,漸漸的,連呼吸也變得極其微弱,仿佛老僧入定一般。

“一戰、二戰的曆史告訴我們,一旦三戰開始,地球上任何人都無法獨善其身,總會被拉下水或者成了亂世中的替罪羊。格桑,教教我到那個地方去的法子,我必須去。否則的話,很多人都白死了。”林軒不肯放棄。

格桑睡著了,不再理會林軒的呼喚,保持打坐姿勢,喉嚨裏漸漸響起了輕輕的鼾聲。

林軒無奈,起身踱了幾圈,一個勁兒搓手,毫無辦法。

他看到,就在格桑的背後,無數已經枯黃的草根正萌發嫩芽。那些草貼地生長,彼此勾連成片,形成了一大塊綠油油的地毯,將散落在地的瑪尼石全都覆蓋起來。距離格桑最近的三座瑪尼堆,石塊縫隙中也生長出了綠葉,仿佛一夜之間,春風重回極物寺,將去年撒落的草種全都催活,茁壯成長。

再仔細看,瑪尼堆上的每一塊石頭都改變了擺放方向,按照字符和線條的次序,整整齊齊地構成了逆時針循環。

“逆時針旋風……石頭的逆時針線條……”林軒忽然明白,在格桑的精神力量感化下,整座瑪尼石陣與她融為一體,成了她身體的一部分,也變成她發揮遙感能力深入地下的最強大後盾。

瑪尼石是藏傳佛教裏最獨特的一種向佛祖致敬的方式,比起轉經筒、磕長頭來說,更具有“文字交流、心靈溝通”的這一層意思。

格桑馴化了瑪尼石陣,也就與統管藏地的真神完美交流,毫無芥蒂。

綜上所述,格桑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是真實存在,而非別有用心的杜撰。

如果您覺得《觀藏生》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20/202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