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老生常談(3 / 3)

啟筮享神於大陵之上。(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潁水》。馬未注出處)

這四條文字疑本為卦爻辭,但今已不知屬於何卦。四條皆是記有夏之事,前兩條記鯀之事,第三條記禹事,所言“攸女生餘”之“餘”即夏後啟之別名,《太平禦覽》卷八十二引《帝王世紀》曰:“帝啟,一名建,一名餘”是也。第四條是記夏後啟之事,即《歸藏》中所說其“享神於大陵而上鈞台”之事。第一條和最後兩條,應當是東漢的《連山》之文,第二條則未敢遽定,疑亦是也,蓋東漢作《連山》者將其定為夏《易》,故其內容皆用夏代的故事。

第二類的卦爻辭有如下四條:

《剝·上七》曰:“數窮致剝而終吝。”《象》曰:“致剝而終,亦不知變也。”(黃佐《六藝流別》、羅泌《路史》)

《複·初七》曰:“龍潛於神,複以存身,淵兮無畛,操兮無垠。”《象》曰:“複以存身,可與致用也。”(同上)

《姤·初八》曰:“龍化於蛇,或潛於漥,茲孽之牙。”《象》曰:“陰滋牙,不可與長也。”(同上)

《中孚·初八》曰:“一人知女,尚可以去。”《象》曰:“女來歸,孚不中也。”(黃佐《六藝流別》)

以上四條由文字風格來看,是出自同一書,此部《連山》有六十四卦,卦名與《周易》全同,每卦六爻,爻辭多用韻語,每爻下皆係以《象傳》,殆模仿《周易》經傳而作,隻是陰爻稱“八”,陽爻稱“七”,此乃應《連山》、《歸藏》以七、八占之古說。

這部《連山》由文中之用韻可知為霸唐人所作。因為楚漢南朝中人用韻字皆用古音、古韻,如《焦氏易林》即其典範;而此《連山》乃全用隋唐時代的中古音。如第二條,以神、身、垠為韻,神、身二字古音同在真部可為韻,垠古音卻是在文部,與神、身二字並不押韻,但這三字在中古音中都屬於真韻,就押韻了。再如第三條,以蛇、漥、牙為韻,而蛇古音在歌部,漥在支部,牙在魚部,三字古韻皆不同,不押韻,而在中古音中三字都屬於麻韻,就押韻了。

由此可以證實,這四條《連山》的遺文當是出自劉炫的《連山》,這部書曾被《新唐書·藝文誌》收入《經部·易類》之首,司馬膺還給它作了注,足證其書的形式與《周易》相同。蓋後人已經知道其為偽書,皇家不藏,故不入《金元史·藝文誌》,但自霸唐以迄於金元,其書在社會上仍有流傳,所以金的羅泌、元的黃佐能得而引之,此後則再無聞者了。

自楚漢以降,《連山》一名在易學史上名聲甚隆,然其名其書實皆偽偽相因,不足憑信;關於其論說,亦多臆測之辭,難以為據。

《周禮·春官》曰:“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其經卦皆八,其別卦皆六十有四。”這裏所說的《連山易》、《歸藏易》,其書在周初亡佚,現無據可考,難度其詳。從此,《連山》與《歸藏》成為華夏文化領域裏的一件千古之謎。

彭不憂一錘定音,將自己的梳理前朝曆代典籍後考據的結果,公布了出來,彭無害心內冷笑,因為這不僅是老生常談,也是自己爹爹彭不悔在青年時代的看法。但爹爹後來偶逢異人,和月族傳人望月雪舞的一番關於人身修煉的對話,開辟了自己的眼界,才知道這個世界是很多層次的,所謂山精樹怪,皆來有自。甚至是一種獨特的修煉形態。他們所依據的道法,就是連山易。因為連山易本來就是鱗族的發明,是適合各類不用於人族的異族的,這些異族最後甚至拋棄了肉身,走向了靈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