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大夏之前(2 / 3)

有虞氏除了以騶虞為圖騰,也曾以貘、象為圖騰。《山海經·海外東經》載:“東方句芒,鳥身人麵,乘兩龍。”名芒即句望,為舜的曾祖。句望是少昊之子,所以舜出於少昊。《左傳·昭公十七年》記載,昭子問郯子少昊氏為什麼以鳥名官,郯子說:“吾祖也,我知之。昔者黃帝氏紀,故為雲師而雲名;炎帝氏以火紀,故為火師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紀,故為水師而水名;太嗥氏以龍紀,故為龍師而龍名。我高祖少嗥摯之立也,鳳鳥適至,故紀於鳥,為鳥師而鳥名。鳳鳥氏,曆正也;玄鳥氏,司分者也;伯趙氏,司至者也;青鳥氏,司啟者也;丹鳥氏,司閉者也;祝鳩氏,司徒也;旦鳥鳩氏,司馬也;屍鳥鳩氏,司空也;爽鳥鳩氏,司寇也,鶻鳩氏,司事也;五鳩,鳩民者也。五雉,為五工正,利器用,正度量,夷民者也。九扈,為九農正,扈民正淫者也。”從這裏可以得知,少昊族是一個由四個部落組成的部落聯盟,四個部落的標識分別是鳳、鳩、雉、扈。在每一個部落,又進一步劃分出若幹部族和胞族。如鳳鳥部落,他們的圖騰就分別是玄鳥、伯趙、青鳥和丹鳥。從舜之祖少昊、句望開始,其所崇拜的動物就是鳥,即圖騰是鳥。而鳳鳥是該部落總的名稱。

有虞氏由於是海族和翔族結合,強大的雜交基因令他們在東夷翔族逐漸衰落的部族中,脫穎而出。並且建立了強大的有虞王朝,王朝的權力構架就是鳳鳥率領九司。也就是十大翔族共同治理天下。這十大翔族中,有鳳鳥和青鳥玄鳥和丹鳥為天翼翔族。其他的是新崛起的翔族,來投靠有虞,共同打造一個中興式的翔族帝國。

應當給“有虞氏”一個應有的曆史地位。

眾所周知,在上古,是堯把帝位禪讓給了舜,然而,堯的上一代帝王是誰?通過楚簡《容成氏》一文的釋讀中,專家認為堯的真正“前任”是 同(音)。

“竹簡上的文字是用毛筆寫的,而不是用刀刻上去的。”相關專家稱,通過對戰國楚簡這一古文獻的解讀,人們發現了我國曆史早期的這位“新”帝王——同(音),是他把帝位傳給了堯。這位帝王的現身,還可能讓華夏一個比夏更早的朝代“浮出水麵”。

簡文顯示:有虞辭世後堯被推選為君主。有虞是部族的名稱,是個人的名字。在上古人名中,這種表達方式是很普遍的。

根據《容成氏》的記載,有虞是位賢明的君主,其德不在堯、舜之下。他的治國方略是“不賞不罰,不刑不殺”。據戰國古書《慎子》記載,“孔子雲:有虞氏不賞不罰,夏後氏賞而不罰,殷人罰而不賞,周人賞且罰。”可見,戰國時人們對有虞氏的治國有很高的評價。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地方是,在很多戰國文獻中,虞和夏、商、周三代是並舉的。虞會不會也是一個朝代呢?眾所周知,舜屬於有虞氏部族,即所謂“虞舜”。“有虞”的發現,使舜有了一個同部落的先帝。

對以上研究成果,權威專家給予了高度評價,專家認為,對“有虞”的考釋無疑是正確的,華夏史“誕生”了一位有名有姓、有事跡的上古帝王,這對我國上古史的研究具有積極意義。

上海博物館收藏的竹簡是戰國時楚國的竹書,1994年,上博從香港文物市場高價購得這批竹簡,共1200多支。此後,對其字句的釋讀,成為學界的一件大事。

因為年代久遠,上博竹簡中大部分內容都不見於傳世古書,這給竹簡的排列、釋讀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在上古,是堯把帝位禪讓給了舜,舜禪位於禹,禹的兒子啟即位後,“父歿子繼”的夏代開始了。然而,堯的上一代帝王是誰?中國人的祖先黃帝與堯又是什麼關係?對此,司馬遷在《史記》裏給出了一個說法:軒轅氏(黃帝號)傳位於孫子顓頊,顓頊傳位於黃帝曾孫帝嚳,帝嚳崩後,其子堯即位。黃帝、顓頊、帝嚳、堯、舜,就是大名鼎鼎的“五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