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龍珠遺失(3 / 3)

很快,從魯國傳出消息,在大禹開辟九州,人族初立的時候,人族大能曾經遺失的寶珠其實在隨國,藏在宮廷秘庫之中,消息傳來,江漢嘩然。

大楚武王熊通本來就摩拳擦掌,要攻打隨國,打開大楚向北方開拓的道路,好問鼎中原,兩年前就差一點誘騙隨國來攻,後來可惜功虧一簣,現在突然傳出龍珠就在隨國國君宮室內秘藏,這真是天予不取,反受其咎了。

大楚的軍事機器立刻轉動起來,宮廷內群臣濟濟一堂,大楚剛剛滅了濮人的庸都,震懾了巴楚,可以說取得了西擴的極大成功。當初定計時候害怕引起漢東諸姬幹涉,大楚擺出重兵防禦在正北方向,隻派出偏師一路引誘庸國和百濮之地的武裝傾巢而出,這時候大王熊通才親自率領大軍,晝夜奔襲數百裏,長驅直入將百濮武裝一網打盡。

還來不及打掃戰場,大楚主力又連夜撤離百濮,回到漢水南岸布防,據說漢水諸姬已經有蠢蠢欲動的征兆,讓大楚上下一日三驚,幸虧主力回還,這些高貴的姬周老爺們還沒有定下個章程來,否則大楚就是腹背受敵,恐怕這一次對西麵百濮之地的攻略就功敗垂成甚至有傾國之禍了。

國君熊通對此事能夠擔當大任的少年將軍鬥伯比非常滿意,這個少年也是熊楚血裔之後,乃是若敖氏第二代傳人,但是第一代若敖氏陷於宮廷權力爭鬥中,身死名滅,鬥伯比隨母親流亡到鄖國,前些年自己才憐惜其同為公族一脈,將其迎回,結果此人英武不凡,在這次滅亡百濮的攻略中立下大功。

楚王熊通愛憐地看著少年將軍鬥伯比,將龍珠出世秘聞告知,如果大楚攻打隨國,計將安出。

帶著華麗帽子,身上綴著玉佩的少年將軍,躬身向君王行禮,他的瞳仁裏波光閃爍,想起了和那個奇異的楚國莽漢的遭遇,或許那個人身上,也隱藏著關於寶物的秘密。鬥伯比的心中突然有了這樣的聯想。然後,隨著娓娓道來的話語,關於龍珠的今世名字,隨候寶珠的秘密,再一次呈現在楚國的君王和權臣麵前。

傳說隨國的君主隨侯在一次出遊途中看見一條受傷的大蛇在路旁痛苦萬分,隨侯心生惻隱,令人給蛇敷藥包紮,放歸草叢。這條大蛇痊愈後銜一顆夜明珠來到隨侯住處,說:“我乃龍王之子,感君救命之恩,特來報德。”這就是被稱作“靈蛇之珠”的隨侯珠。

在人族記載上,關於隨珠的有數個成語。隨珠和璧(又作“隨珠荊玉”):形容珍寶中的極品。隨珠彈雀:比喻做事不當,得不償失。珠聯璧合:形容世間最美好的事物都在一起。

《搜神記》的描述:“徑盈寸,純白而夜光,可以燭室”;《淮南子》:“隨侯之珠,卞和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貧”《莊子·讓王》:“今且有人於此,以隨侯之珠,彈千仞之雀,世必笑之,何也?則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輕也。”,張衡《西京賦》:“流懸黎之夜光,綴隨珠以為燭”。李白:“彼美漢東國,川藏明月輝。寧知喪亂後,更有一珠歸。”宋代陳洙《厥水》:“厥溳雙水繞城隅,高誼曾聞季大夫。九十九岡風俗厚,人人況已握靈珠。”

漢代以後的《淮南子》、《搜神記》將隨侯珠的故事記得更詳細。原意是:春秋時隨國有斷蛇丘。隨侯出行,見大蛇被打成兩斷,看其蛇有些靈異,便命隨行者用藥救治,蛇立即能活動。此處便叫“斷蛇丘”。一年以後,蛇銜明珠來報答隨侯。“珠盈徑寸,純白,而夜有光明,如月之照,可以燭室,故謂之‘隨侯珠’,亦曰‘靈蛇珠’,又曰‘明月珠’。丘南有隨季良(梁)大夫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