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出落水的風波自然在何子岑與陶灼華心間留下漣漪,陶灼華將前世與今生貫通,恍然大悟從前竟是這樣的關竅,難怪葉蓁蓁與何子岩並不相睦。
而何子岑隻覺得時機已然成熟,不久之後孫將軍與清風和明月便會帶回榆林關的證據。算算時間,也快到了自己入主東宮的時候。
此時此刻,在群臣心間大約還撲朔迷離,而於何子岑自己,已然看到了勝利的曙光。如今的他已然有足夠的能力自保和去保護陶灼華。
他並不關心謝貴妃與何子岩還能鬧出什麼動靜,隻給陶灼華送了個信,便提前回到宮中,請求仁壽皇帝兌現當日的千金一諾。
在謝貴妃的屬意下,李嬤嬤在外頭上竄下跳的扇風點火,外頭早是風雨滿樓,前來參加謝貴妃生辰宴的貴妃名媛們無一不曉得葉蓁蓁落水為何子岩所救,兩人已然沾了肌膚之親。
有人羨慕、有人嫉妒,自然也有人飛短流長,編排葉蓁蓁人小鬼大,打起親王正妃的主意。胡田田孤掌難鳴,想著葉蓁蓁被人算計卻受這奇恥大辱,在心上對謝貴妃與何子岩重重記了一筆。
次日回宮,謝貴妃便借著為葉蓁蓁名聲著想的引子,婉轉求了仁壽皇帝賜婚。
仁壽皇帝昨日便允準了何子岑所請,曉得這一雙小兒女早便有情,做父母的自該玉成。對於簪菊園內發生的那一幕,又事關何子岩,而且榆林關外還未有確鑿的消息傳來,仁壽皇帝為著葉蓁蓁的終身著想,卻有些猶豫。
他溫言說與謝貴妃道,自然會眷顧葉蓁蓁的名聲,隻是事關女兒家的終身大事,他還須親自宣葉蓁蓁過來,聽一聽她的意思。
葉蓁蓁這幾日一味恬柔低調,謝貴妃並未瞧出她情緒間有什麼大起大伏,早便算計好了她不得不低頭,對於仁壽皇帝的提議自然隻有讚成,故意柔聲說道:“幸好是為子岩所救,子岩又對她滿心傾慕,若蒙陛下指了婚,外頭的流言自然平息,到成就一段佳話。”
仁壽皇帝微笑頷首,待謝貴妃告退之後便就頒下給何子岑與陶灼華賜婚的聖旨,另賜陶家良田百頃,錦緞百匹,對陶家極為尊榮。
何子岑得償所願,自然春風得意。陶灼華苦盡甘來,終於又走回前世的軌跡。兩人分別接了賜婚的旨意,一時之間趙王府與青蓮宮裏都是門庭若市。
消息傳入長春宮,葉蓁蓁始終十分平靜。她這些日子不大支使繪綺與繡紈,身邊另隨著胡田田從尚書府裏選來的兩個家生子,到也十分趁手。
葉蓁蓁自己開了庫房,想要選件送給陶灼華的禮物,她徑自從雕透蟠桃紋的香樟木填漆大箱子底層捧出個瑪瑙雙色的小巧匣子捧在懷中,似是極為不舍。
如果您覺得《灼華年》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10/104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