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二章 抽絲(2 / 2)

那個時候何子岩已經被貶謫出京,仁壽皇帝望望留在麵前的二子,隻是鬱鬱歎息,選擇將某些東西帶進棺材裏也不吐露分毫。

何子岩即位之初,自是勤政愛民,後頭漸漸覺得安逸,就有些疏於政務。何子岱到是絕無二心,一味忠心耿耿耿輔佐著兄長,負責天下軍隊的調動,替何子岑分著大半的辛勞。

何子岕因為隻領著郡王的虛銜,何子岑又得仁壽皇帝囑托要暗中照拂他們姐弟,便沒有將他外放出京,而是在宮外賜了座郡王的府邸,樂得他逍遙自在。

何子岑的印象裏,當時三兄弟感情還算不錯。兄友自然弟恭,何子岕每月入宮那麼幾回,三個人一起下棋飲茶,也能共敘天倫。

唯有遠在蜀地的何子岩氣焰越發囂張,儼然在蜀地自立為王。他不見得對何子岑有多麼尊重,更多的是陰奉陽違。以至大裕兵臨城下時,何子岩也不出兵相助,而是遙遙觀望,想要坐收漁翁之利。

後宮裏顯然也不太平,中宮位置虛懸,貴為宸妃娘娘的陶灼華受製於瑞安,自是擔不起後宮之主的責任,便唯有勞動已然穩做太後之位的德妃娘娘。

謝貴妃昔日份位高於德妃,如今兩人一為太後一為貴太妃,乍然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轉變,自是意難平。她仗著宣平候府的得勢,平日便沒少陰陽怪氣,背後整出不少幺蛾子。

德妃與何子岑都是仁善之人,主張家和萬事興,兩人一味的忍讓不僅沒有叫謝貴妃與何子岩消停,反而助長了他們囂張的氣焰。縱然如此,何子岑也未曾想到謝貴妃和何子岩能做出通敵賣國之事,自是留了極大的隱憂。

而如今能夠確定的是,謝貴妃這些年明麵上與瑞安麵上勢同水火,實則經由高嬤嬤、許長佑等人牽線搭橋,早便是一丘之貉。兩人打從多年前便存了不軌之心,意圖禍亂兩國的朝綱。

隻是這幾個人都太過熟悉,裏頭並沒有最後拿著紅綾羽箭謝向何子岑的那一位。何子岑始終覺得當時那聲音極為熟悉,好似時常能夠聽到,偏就與身畔這些人對不上號,一直鬱悶至極。

他沉吟著望著何子岱說道:“依理推斷,誰從中得利最大,誰便是最該懷疑的人。隻是我早便身死,灼華又是多年不聞世事。子岱,你來回想一下,大阮城破之後,謝貴妃與何子岩何得了什麼好處?”

這些正是何子岱心間的未解之謎。他搖頭追憶道:“若她們往後的日子錦上添花,亦或大阮國滅之後,何子岩得了什麼名頭,也便做實了與瑞安裏外勾結的罪名。偏這母子二人沒有撈著半分好處,何子岩聞得京城攻破,率蜀軍千裏殺回,反被瑞安的人在途中誅殺,等同全軍覆沒。而謝氏,卻是隨著母妃自盡身亡。”

如果您覺得《灼華年》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10/104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