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車輪轆轆,眼瞅著大阮皇城在即,甄三娘摸了摸被她裹在包袱最底層的金絲楠木盒子,想著自己終於將陶婉如的骨灰平安帶到,臉上露出絲由衷的笑容。
依著從前的舊習,甄三娘並未直接去往陶府下榻,而是選擇在雲掌櫃的善水居落腳。雲掌櫃打從年前便曉得甄三娘有此一行,早將她的住處收拾得幹幹淨淨,此刻歡歡喜喜接著人,叫小丫頭打了水來先服侍她洗去一路風塵。
及至甄三娘勻了麵,又重新換了身幹淨的靛藍色暗紋對襟帔子,雲掌櫃才命人斟上茶來,兩人分了賓主坐下說話。見甄三娘隻是寶貝著那個真紫漳絨的包袱,雲掌櫃笑著打趣道:“三娘子超然物外之人,如今身上也染了塵埃,這裏頭是什麼東西叫您這般不放心,打從坐下來已然往那邊描了十九眼。”
甄三娘明知自己是有些過於小心,聽得雲掌櫃這般詼諧的言語,不覺撲哧一笑,指著那包袱道:“是蘇世賢那廝千叮嚀萬囑托叫我送來,說是灼華郡主母親的骨灰,我這裏有**分的相信,卻還存著一星半點的疑惑,隻請郡主親自定奪。”
聽甄三娘簡略敘述了事情的經過,雲掌櫃歎息道:“一個女子行事竟如此陰狠,便不怕自己往後墮了地獄。蘇世賢在郡主心裏早便沒什麼地位,他沒有必要演這出苦情戲給咱們瞧,我到覺著這事到是十成十的真,我這便遣人往陶府送信。
陶府早是今非昔比,如今連宮門口當值的都有自己的線人。雲掌櫃泒人將信送往陶府,黃氏歡喜之餘,又忙命老管家將信替入宮中,再傳給和子知曉。
一來二去不過多半個時辰的功夫,和子親自往陶府請安,帶來陶灼華與德妃娘娘都不在宮中的消息,請甄三娘在外頭稍待幾日,等兩位主子回來再做計較。
原來大阮國中向佛,二月十九日是觀音菩薩聖誕華辰,宮中嬪妃依舊照著慣例往皇家寺院燒香祈福。
仁壽皇帝的恩典,陶灼華、何子嵐、葉蓁蓁這幾位住在宮中的女孩兒也一同隨行,大隊人馬於前日啟程,連來帶去大約總有四五日的時間。
甄三娘到也不急,客居在善水居中每日聽著梵音佛樂,除卻依著在家的舊習給陶婉如上柱香,到更能沉下心來研修些疑難雜症。
善水居前頭供著佛堂,後頭來往的卻是阿裏木的死士暗衛,過著刀尖添血的日子,甄三娘將隻小小的金絲楠木盒子寄放,更不怕叫人心存芥蒂。
黃氏本是攜了陶春晚過來,再三再四要將甄三娘接回家去住。甄三娘淡然推辭道:“我手上帶著您府裏姑奶奶的骨灰匣子,不好總是來回挪動。”
如果您覺得《灼華年》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10/104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