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四章 故人(2 / 2)

便如德妃這般聖寵優渥的女子,一年也不曉得能有幾次機會出宮。陶灼華卻由仁壽皇帝默許,每逢年節都可回到陶家,風頭早蓋過了昔年昌盛將軍的遺孤葉蓁蓁,不再是當年寄人籬下的姿態。

蘇梓琴求之不得,曉得陶灼華還要去長寧宮,便隨她一同走這一趟,又命人早將些時預備下的禮物一並送給德妃娘娘。

兩姐妹這般並行,令進宮過小年的何子岑與何子岱兄弟十分愕然。

何子岑的記憶止於大阮城破的那一年,何子岱卻能繼續往下延伸。他分明記得陶灼華隱居在洋溪湖畔的那四十年中,每每提及瑞安與她的家人,都是恨得咬牙切齒,從未對蘇梓琴有過一絲友好。

兩人拭目以待,都想瞧瞧這對姐妹之間究竟還有什麼故事往下順延,待聽到竟是向德妃娘娘辭行,一同往陶府去過小年,不由都有些吃驚。

兩姐妹從長寧宮回來,陶灼華隻怕黃氏措手不及,便命和子先往陶府送信。

她更衣之後約著蘇梓琴低調出宮,兩人共乘一輛從外麵瞧著極為普通的黑漆平頂馬車,沿著東大街直奔陶府而去。

陶府已然加入當地商會,如今是波斯王的姻親,府上時常往來的又是何子岑等皇親貴戚,黃氏接待蘇梓琴這樣身份的人物已然大顯從容。

她聽了和子的傳訊,隻是詫異陶灼華何以將仇人之女公然帶進府中,卻也曉得陶灼華必定有她的道理。隻命人往前頭支會了陶超然父子一聲,便照舊有條不紊地領著陶春晚預備晚間的辭灶。

礙著對方的身份,從前想並做一桌的家宴便隻得講究男女有別,重新分做兩桌。黃氏指揮著內院的管家在花廳裏擺兩張朱漆曲腿束腰的紫檀木嵌螺鈿圓桌,中間拿八扇繪有金玉滿堂的琉璃座紗製屏風隔開,上頭鋪大紅四合如意紋的金邊錦緞桌布,擺下全套繪有金線蘭紋的乳白色老窖碗碟,這才細瞧廚房開出的菜單。

陶府的菜式並非全然走精巧繼致的路子,而是帶著大家族特有的醇厚,更似一壇老酒的曆久彌香,經得起用餐之人細細推敲。

黃氏瞧得十分滿意,見並無更改之處,隻吩咐再多加一盅桃膠燉的雪蛤,給這些女孩兒們美容養顏之用。一想起陶春晚姐妹,黃氏眼前卻不由自主閃過何子嵐嬌怯怯的那幅笑顏,不覺略略歎息。

曉得她今夜無緣來此,黃氏隻吩咐廚房裏多留一盅,以待叫陶灼華替她帶回。

未及午時,陶灼華與蘇梓琴的馬車便從正門入府,沿著正中水磨石的大路一直行至垂花門前,方在花牆旁邊停下,兩人在丫頭的攙扶下姍然走下車來。

蘇梓琴抬眼瞧去,一樹小梅飄雪的花牆下頭,女孩子與她母親手挽手、肩並肩含笑而立。

如果您覺得《灼華年》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10/10452/ )